top of page

【2019未來之星】專訪以複合媒材動畫作品《關於他的故事》跑了全世界一圈影展的導演楊詠亘

Future Star動漫誌




採訪編輯:彌賽亞創意/Amo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張晏榕


★ 《關於他的故事》獲獎經歷:

2017年第19屆臺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台灣短片獎」及「觀眾票選獎」、第40屆金穗獎「一般組最佳動畫片」、香港第23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動畫組特別表揚獎」;入圍第54屆金馬獎、高雄電影節、南方影展、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及首爾國際動畫影展等超過20個以上國際影展


關鍵字:南藝大、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關於他的故事、國際影展、複合媒材、拼貼轉場、阿公、回憶、記憶、台灣歷史、在地文化、大稻埕、家族故事、松本大洋、惡童當街、海綿寶寶、國藝會


Q:《關於他的故事》最初的靈感來源及影片構想?

阿姨舅舅他們平常聯繫感情、團聚的方式是打麻將,邊打麻將邊聊天。 有一天我聽到他們在聊小時候的事情,講一講就講到阿公,我就很好奇啊!因為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任何關於阿公的事,從小到大我對阿公的印象就只有阿嬤家客廳牆壁上的那張油畫而已。


後來我把那天聽到的故事告訴我的朋友們和年齡相近的親戚,他們都覺得很驚訝和好奇,想知道更多,於是我就覺得應該要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開始一個一個去訪問我能找到的舅舅阿姨們,問他們對於阿公的回憶,這就是這部片的起點。


Q:可否談談《關於他的故事》的媒材使用和故事內容發想過程?

這部片其實沒有什麼故事內容的發想,如果真的有發想的部分,大概是我對阿姨舅舅還有文獻裡看到的那些過往的想像與詮釋。我整理了大家的逐字稿,像拼圖一樣想辦法串接成一個順的敘事方式,也因為腳本是這樣拼貼來的,視覺上就決定也想要一個拼貼的感覺與之呼應。



Q: 如何準備動畫前期(企劃、美術、故事、腳本、分鏡等)發展的過程?

當時訪問完阿姨舅舅,我看著手上的逐字稿,想說東西這麼多,我要怎麼說這個故事才好,因為阿姨舅舅們講的內容都不太一樣,有些甚至還互斥,加上我找的一些歷史文獻資料,讓整個內容更加複雜,說撲朔迷離都不誇張。我當時最常問自己的問題是:別人為什麼要看這部片?他們為什麼要花十分多鐘的人生看我說我的阿公?我到底想傳達什麼?


它一定是有一個存在的意義,而我花了很多時間才把它稍微想清楚,從一開始到最後定案腳本不知道改過多少版本。原本打算由各種角色演出阿公的故事,反覆思考後決定把我的這種「聽來的」體驗傳達給觀眾,所以最後選擇了以我的口述來轉達我聽來的這些故事。


美術的部分就是儘量找那個時代的視覺來參考,例如老廣告、老照片等等。也剛好我的創作方式以手作為主,手感的東西本身就會有種樸拙感和時間感,大概默默地就跟影片的時代感有搭了。



Q: 請說明《關於他的故事》多媒材的創作過程,還有技術上最關鍵和困難的部分?

這部片最常被提到就是用了很多媒材吧!還曾被開玩笑說我是不是要做動畫技法大全demo,其實也不是什麼都想用上,而是我想這既然是一個拼湊的故事,那麼我希望影片本身也是一種拼貼的感覺,不論是從視覺或是媒材技法上,這樣剛好可以和故事內容做個呼應。我是依據每一段的內容去思考該段要用什麼樣的媒材,例如大稻埕那段,由於那邊是在講布行貿易,我就用各種布來做元件拍動畫,或是講阿公長相那段,因為是邊聽敘述邊在腦中想像長相,對我來說就像在腦海裡捏塑阿公的外型一樣,所以我選用黏土直覺地把想像畫面呈現出來。我希望媒材和故事是契合的。


多媒材最困難的地方大概是場景道具不能重複使用,於是變得非常耗時,每一段的元件都要重做。另外也要思考不同媒材之間如何轉場、如何銜接地不突兀,畢竟不同媒材沒接好很擔心看起來會變成不同的片子,因此在轉場和色調的構思上是比較花心思的部分。



Q: 影片完成後參加影展、比賽或展覽的一些心得?聊聊國外影展的一些收穫...

當初做這部片的初衷除了想保存一段記憶以外,也想要做一部和自己這個世代溝通、讓上一個世代能夠懷舊的片。在國內的影展映後遇到很多觀眾給了我回饋,告訴我他們自身相似的經驗,有些人甚至因此開始追尋自己家族故事,這些都讓我非常感動,覺得有種達成願望的感覺。後來這部片陸續到了其它國家播映,但其實我一開始對於它在國外播出有點擔心,因為裡面很多東西可能是比較關於在地文化,或者需要對這個文化的歷史稍有瞭解才看得懂的。後來在與外國朋友或觀眾的互動中,我的樂趣就是觀察他們看片的反應,思考觀眾在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導致某些部份被削弱的狀態下,他們對作品會有什麼樣的詮釋,是被什麼吸引,以及是否能接收到我最希望傳達的理念和情感。這些不同的發現對我來說是非常有趣的,讓我得以用另一個角度看自己的作品。



Q: 談談對於台灣動畫創作環境的觀察和建議?如何申請創作上的協助?如何平衡創作與生活?

這個問題我只能用身邊人們的狀況說明,也許不能代表整個台灣的動畫創作環境。但以我身邊的人們來說,畢業後持續創作新片的人不到1/3,而這些人多半是自由接案。其他同學朋友大多進入職場尋求一份穩定的工作,下班之後還繼續做作品的我自己身邊只認識一個。我想經濟的穩定還是很大的考量,台灣有個我身邊外國朋友很羨慕的一點是有政府相關單位的創作補助,我的這部《關於他的故事》也是因為申請到了國藝會的創作補助才讓我能夠乾脆辭職,全職把它做完。也因為如此,我現在的工作型態是接案維生,時間上比較彈性,調整得好的話可以保有一點做自己作品的時間。我也很幸運目前的案子業主大多是看了我過去的非商業作品,因為喜歡我的風格而找我,所以即使我做的是商業委託案,還是有很大的自我創作空間。



Q: 請舉出最喜歡的動畫作品或導演?喜愛的原因、印象深印的畫面或手法、風格?

最喜歡的動畫電影是《惡童當街》,從敘事、鏡頭使用到美術和音樂都讓我非常感動。真的要講喜歡哪裡一時間也說不清楚,通通喜歡吧!印象比較深的是之前看訪談,他們提到寶町的城市街景是劇組融合了香港、泰國、日本等地的街景風格設計出來的,當時就覺得好厲害啊!三個風格可以融合得這麼好形成一個新的城市感,片子裡提到的舊與新的衝突也讓我思考很久,大概從那部片開始我才第一次發現原來動畫可以做的東西有這麼深這麼廣,松本大洋的角色和畫風也影響我很多。


另外影響我很深的是《海綿寶寶》,它真的是一部不同年齡看會有不同收穫的影集,把一些社會諷刺包裹在可愛好笑的角色互動裡,大人小孩看了都會被娛樂到,真的覺得很厲害。當時進動畫所心底的願望就是希望未來也可以做這種大人小孩都可以看的動畫,雖然現在的作品風格不論內容和形式都和《海綿寶寶》天差地遠,但它的確是我踏上動畫之路的重要推力之一。



Q: 可否談談目前的工作?或是未來的創作計畫?

我現在是接動畫案和插畫案維生。動畫的部分,自己接的案子以停格和複合媒材為主,有時朋友也會分一些手繪動畫案給我畫補間。我從去年開始全職接案,很幸運地遇到的業主都是因為喜歡我的風格來找我,所以我在創作上有很大的自由度,但可能因為這樣,我很容易把委託案當個人作品在做,常常會面臨到做過頭的狀況,目前我還在學習拿捏好那個界線,提醒自己做到對得起業主也對得起自己就好,不然做自己個人作品的時間很容易就被委託案吃掉了。不過也因為有創作自由,目前接的案子在製作過程我都玩得很開心。個人創作的部分,接下來有一部正在進行的五分鐘短片計畫,還有一個比較大的作品有故事方向但還沒想好呈現的方式,希望很快有新片可以發表。



Q: 對於台灣動畫教育的期許?或聊聊在南藝大學習動畫的經驗及環境

我和朋友都稱南藝是南藝villa,是一個很適合創作的環境,附近好山好水,同學們都有各自的風格,也認識一些不同系所的朋友,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我在學的那幾年所上請了蠻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師,所以得以接觸到不同文化、不同國家的動畫作品。當時所或院也常邀請電影產業不同的專業人士來演講或辦工作坊,課程上不只包含動畫,而是從電影整體的角度來教學。這些建構了我對影像的認識和思考方式,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啟蒙。



Q: 覺得平時哪些事情(例如:生活、速寫、閱讀、看電影等)影響了你的動畫創作?

我的作品靈感主要來自生活中的觀察還有對台灣史的興趣。平常會把在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畫面或人事物畫下來,或是做成gif小動畫,是我記錄生活的方式。台灣歷史文化也是我很感興趣的主題,平常會看一些這類的文章或書。這部《關於他的故事》就是訪問阿姨舅舅後誕生的作品,目前正在構思的下下一部作品也是以父母輩的回憶為基底發展。因為我閱讀很慢,平常看電影比較多,除了影展期間儘量看以外,我有很多喜歡電影的朋友,他們都會推薦一些長片短片或影集給我看,感謝他們讓我看到很多新的東西或是不曾接觸的類型。


Q: 給相關科系學生、新生代創作者或導演的建議?

好好用心生活、持續創作是最重要的吧!


★ 楊詠亘導演的FB【Dondondaz】



【2019未來之星:遇見過去和未來 ★ 臺灣原創動畫交流論壇 X 聯合映演】

活動時間:2019年09月21日 13:30~21:00

活動地點:台北真善美劇院、西門紅樓

報名購票: http://sc.piee.pw/KGTLF






747 次查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