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Future Star動漫誌

【Future Star動漫誌】2D傳統手繪動畫的黃金年代─專訪前宏廣卡通原畫師與「動畫聖堂」的陳世昌老師



採訪整理/彌賽亞創意

《Future Star動漫誌》為2018年5月23日由彌賽亞創意工作室發行、第一個專門為台灣動畫與漫畫報導為主的網路雜誌。希望以刊登台灣原創動畫、學生獨立製片、漫畫創作者、幕後製作與訪談評論等為主體內容的線上誌。

★ 台灣動漫創作者深度專訪

★ 新生代工作室專案幕後、創立過程

★ 台灣動漫作品連載 ★ 動畫前期創作採訪

★ 動畫作品評論 ★ 動畫產業研究

★ 學生獨立製片

★ 動畫專題相關報導

★ 國內動漫活動消息

預計一個月一〜二篇訪談報導,也歡迎大家一起踴躍來投稿喔(hellomcsservice@gmail.com)

《Future Star動漫誌》第四篇創刊系列文章,很開心的請到動畫聖堂陳世昌老師接受我們的專訪深入報導。

圖片說明:參訪海外藝術菁英計畫的合作學校-多倫多的Sheridan動畫學院

Q:先請老師您聊聊關於自己的動畫背景?學習過程?專業經歷? 我在宜蘭的家鄉,四周鄰居住著幾位畫家, 加上自己家姊也是美術老師;更重要的是,我家對面就是戲院,經常播放各種迪士尼動畫電影,於是 因為環境薰陶與對畫畫的愛好,而夢想著當上迪士尼畫家,這一夢想也成為一個無比強大的動力。

後來有機會來台北學習動畫(見「動畫聖堂-宏廣的點點滴滴」),又應徵上日式動畫代工公司,於是,從「小叮噹」一路畫到「阿拉丁」,夢想終於在宜蘭戲院的30年後實現。在競爭的環境中,只有不斷自我要求和磨練,才能保持競爭力,當然,在業界時期的外籍導演指導,以及後來到大學擔任老師後的教學相長,又常赴國外動畫學校和公司參訪,使我能不停的學習與探索動畫的奧妙,也因此讓我從傳統動畫專業人員,一路成長進入學術和技術的整合,這一趟人生之旅,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對夢想的堅持和熱情的傳承下去的動畫故事。

Q:談談動畫的前期、中期、後期? 3D、手繪、逐格或實驗動畫? 我在雲科研究所有開一門課「動畫導演學」裡提到的動畫三大階段 : 「企劃」、「設計」、「製作」,就是前期、中期、後期,我把「企劃」分為:「創意」「故事版」「故事大綱」「文字腳本」「概念設計」,然後是「設計」,包含:「分鏡設計」「角色設計」「場景設計」,而「製作」則包含: 「構圖」「原畫」「動畫」「背景」「上色」「合成與後製」等,整個流程更強調「視覺演出」與「鏡頭說故事」,我不准學生用文字寫故事,而是用嘴巴和畫面說故事,最後用文字腳本紀錄下來,不論是3D還是其他媒材都一樣。

而「逐格」動畫必須要建立「工藝科技等級的生產流程」這一塊正是台灣目前欠缺的。

至於「實驗動畫」,我覺得應該是看個人的定義,你可以藝術實驗,也可以手法實驗,或是創意實驗,或是內涵的實驗,把道德顛倒講,讓英雄的是非觀混亂,也可以用古意新講,或是讓孫悟空得憂鬱症,你可以挑戰傳統,批判權威,或是讓觀眾看不懂你在說甚麼?...不論如何,實驗的終極目標是甚麼?是好玩自爽?獲獎?還是找到一份工作?大家要想清楚喔!


圖片說明:珍貴的宏廣照,不知多久之前了

Q:關於原畫、動畫、分鏡與構圖(Layout),在工作上的劃分? 我問同學: 「分鏡腳本的下一關是甚麼?」,從一年級問到三年級,終於懂了,是「構圖」,我自己是構圖導演,構圖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構圖,就沒有好的「原畫」與「動畫」,所以說: 「先有構圖,然後才有原畫,接著才能做動畫」,不相信,你可以問大部分的動畫科系學生「構圖是甚麼?」,能回答出來的,我給他按100個讚!記住喔,分鏡腳本的下一關是甚麼?

Q:對於台灣動畫產業的觀察? 建議? 我常問學生:「動畫的主要觀眾族群應該是誰?」學生都會回答:「兒童!」,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抱持同樣看法,但我必須說這就是台灣動畫起不來的一大因素,動畫的最大族群不是「兒童」,而是「青少年!」,記住這一句話,因為這會是台灣動畫「轉大人」的重要觀念,因為: 「青少年,就是半個大人!」,而「大人也是半個青少年」,請記住,動畫主要觀眾是「青少年!」,所以你甚麼都能講,青少年懂得的,你不用擔心,該講的就講,你可以談「資本主義」「變態心理學」「偏執狂」…,日本是這樣,美國是這樣,主流動畫大國的動畫都不是給兒童的,是給「青少年!」,相信我,那會改變你的劇本和演出,以及設計和導演手法,找回「青少年」,台灣動畫才能成長起飛!

Q:台灣動畫的產業鏈形成?您覺得哪一個部分比較缺乏投入? 我特別重視流程的嚴謹度和對專業的尊重,這是我在宏廣多年,並到國外參訪以及多年教育的心得,台灣在前期作業方面,還需要建立「尊重專業與建立有效生產制度」的觀念,從完全的技術導向,跨越到個人專業領域的完全發揮和融入,因而成為一個強大自主又互相協調的團隊,不是誰在指揮誰,而是一群充分被授權的專家,共同參予的創作。

簡單的說,就是「你的團隊都是鄭問等級的」,導演不可能去修改鄭問大師的角色吧? 進一步說,一個角色設計師設計一個角色至少要畫一千次,畫到自己感動到哭為止,這樣的團隊就是台灣需要的,而不是你隨便畫一個給導演,然後導演說不行要修改,那這樣的動畫產業就落後先進國家N年了。

同理,我常說: 「同學,下週要交一個角色設計給我」,然後同學只畫一個交給我,我問同學: 「其他的呢?」,同學說: 「老師不是說交一個嗎?」,我說: 「我要順便看看你丟到垃圾桶裡的那100張草圖!」,這就是台灣動畫的問題。

圖片說明:我畫的故事版,講一對父子在露營途中的人生交戰

Q:台灣動畫在前製企劃、動畫、原畫等的人才,該如何加強培訓? 「企劃人才」培訓先要讀「迪士尼傳記」和「皮克斯傳奇」,然後把迪士尼製作「白雪公主」的過程和皮克斯製作「玩具總動員」的過程,寫成兩篇論文,大概他就懂得甚麼是「企劃」了。 「原畫人才」的培訓,一定要徹底了解「動畫12守則」的觀念和技術實踐,而且要有科學觀念,了解運動、受力、演出,以及幽默感,而且看過100部動畫以上,隨時可以說出:「你要的這一段表演,可以某一部片子的某一段中找到參考」,然後更重要的是要能說出「動畫特性是甚麼?」,說不出來就不及格。

「動畫」在業界應該是指中割張吧?如果是,那就是要「超級細心耐心」「手超穩不會抖」,然後要會看「律表」,並且畫一百個加菲貓都不會變成咖啡貓,懂意思嗎?就是不能老是讓作畫監督說你畫的加菲貓變形了,或是骨架崩潰了,而且「動畫師」就是三年後,老闆會因為你的努力升你為「原畫師」喔!

Q:聊聊關於學生畢業作品或業界獨立製片?最印象深刻的動畫短片? 我不能偏袒哪一部動畫作品,每個學生或是獨立製片的作品,只要能完整的製作完成,就是值得尊敬,不論創作動機是什麼?只要抱持為自己留下感動的痕跡,就是好作品。宏廣曾經在90年代製作過一部CBS電視的「The Bible」聖經的故事,是一部從韓國退回台北重做的電視長片,因為韓國做的很爛,然後請台北重做,結果台北也做…的…很…爛,但是,至少做完了,然而這部片在美國的錄影帶市場竟然大賣900萬美金(上帝保佑!),CBS樂歪了,於是就請台北繼續製作第二集,然後宏廣沒人敢接,只好找我和我的70歲師父Don一起做構圖的部分,然後我們師徒就完成了,當我聽到老闆說客戶很滿意的那一刻,我覺得我和師父以及團隊都是天使,耶!!!!

Q:最喜愛的動畫電影或導演作品? 喜愛的原因、印象深印的畫面或手法、風格? 法國的「米吉黑賀」(大雨大雨一直下…)導演是我最欣賞的,他復興了歐洲動畫,讓好萊塢的科技感動畫在歐洲失色不少,就像李安那樣,不斷的挑戰藝術和電影的新境界,他整合了歐洲各國的人文、藝術、傳統動畫、科技(工具),真正證明了「動畫不是美國最先發明」的偉大傳說,走出一條截然不同於好萊塢文化的動畫視野,不論在美術、原動畫、故事、手法,都保存了強烈的藝術和手感,不跟隨好萊塢的科技文明,走自己的路,說自己的故事,堅持原創的精神,那種自然主義和濃厚的寫實人文色彩,我超喜歡!

圖片說明:上課示範圖,像這樣的圖已經多到可以出書了。

Q:談談老師目前正在寫書...最初動念寫作與全華圖書合作的過程? 我想寫一本書叫做「動畫短片分鏡密技」,寫了幾萬字了,寫寫停停,原來寫這種書這麼痛苦,不知何時完成?但相信我,我會堅持下去。

我覺得台灣缺「短片」的專書,短片和長片的思維完全不同,不能用長片來思考短片,長片強調結構和組織,而短片強調視覺和創意,我選擇短片,是因為短片可以培養動畫的「初心」和「原創」,台灣的原創精神必須被探討,從原創中找回初心,這就是我可以做的一件事,而分鏡設計書籍又是目前最欠缺的,分鏡真的很難,要如何建立鏡頭感、空間感、因果關係和連貫性,這是我想把研究心得分享大家的,另外,就是短片的事件和角色,如何發展並融入創意和故事,如何從短短的幾分鐘短片中講完整的邏輯,這都是我教學多年,覺得學生最欠缺的部分,從分鏡開始學習動畫,應該可以讓你更成熟,因為,我認為「懂分鏡,就等於半個導演」,所以,我想寫這本書幫助大家實現動畫夢想。

Q:老師您目前正在進行動畫相關的計畫或研究? 我的實驗室專門研究「原創」和「短片邏輯」,而我的新「磨課師課程-動畫短片導演概論」即將開始錄製,預計2018年暑假完成,九月會在平台上開播,就是我的計畫,因為我覺得台灣最欠缺的,其實就是「動畫的研究」,目前的論文探討領域太狹隘,每一篇都長得很像,講的不痛不癢,我希望研究生要先深入理解動畫的精神和製作流程,從當中去找到發揮的題目,我實在不好意思講現在的動畫論文都在研究甚麼?反正就是太狹隘,大家要先研究100部以上的動畫表演語言和模式,從中提煉動畫的思考模式,整理出對應到台灣的人文藝術值得探討的題目,然後寫一篇可以被業界重視的論文,就像很多年前,我在宏廣時看到一份論文拷貝,就是「探討動畫12守則」,然後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畫動畫多年,竟然不知道有這玩意兒,因此,現在的研究生論文,我好像再也找不出一篇對動畫師真正有幫助的研究,大家要一起努力了。

圖片說明:搞了好久都畫不出場景的可憐的學生,我只好幫忙畫了

Q:對於台灣動畫教育的期許?可以多設計哪一類的課程? 台灣動畫教育不見得是課程的問題,是「師資」問題,老師教動畫但不懂動畫,這是很浪費資源的事情,能教又能畫的老師太少了,動畫老師其實可以在4年當中,從完全不懂,然後努力研究鍛鍊,和學生賽跑,等到學生畢業時,老師也變得很厲害了,這絕對不是一個天方夜譚,而是「決心」的問題,老師自己光說不練,學生就會沉淪下去,可惜啊!

我以前教編劇,但我對編劇不太在行,所以讀遍電影編劇的書,看遍動畫電影,寫好幾本筆記和心得,強迫自己幫學生故事整理出一個邏輯,不停鍛鍊很多年之後,現在我可以教「動畫導演學」,我的研究生有來自政大和清大等,我現在幾乎可以在1分鐘之內想一個故事,這幾年的雲科大畢製的很多故事都是我的故事,學生同意幫我製作成他們的畢製,我的故事千變萬化,我有要領,我有訣竅,因為我有在做研究,我不會因為是老動畫師就停止畫畫,我到現在每節課都在畫畫,學生裡多的是金手獎學生但他們很多都是因為「動畫聖堂」而來,所以,只要努力,4年的時間,一定夠!

Q:哪些事情(例如:生活、觀察、速寫、閱讀、看電影等),對於動畫養成是很重要的? 自我要求很重要,我常說: 「畫100張就知道甚麼是畫畫,畫1000張就知道自己畫得好不好,畫5000張就明白甚麼是美感,畫10000張就成為專家」,技術是這樣練出來的,不要懷疑,當你畫3000張時,你不需要師父了,當你寫100篇看卡通的心得時,你就明白甚麼是卡通,你站在講台上講50次故事,你就會說故事了。基本上,我不收那種會問我說「老師,我想學動畫,但我不知道要如何開始」的人,因為他還沒準備好要成為一位動畫師,因為這種人通常不耐操。

所以,觀察、閱讀、速寫、看電影,那是你的生活情趣,不見得是成為專家之路,要成為專家只有一條路:拿起你的筆,開始寫你的第一篇故事,開始畫出你的第一張圖,加油!

Q:給相關科系學生、新生代創作者或導演的建議? 多多體驗不同的人生歷程,可以豐富生命的資源,以及累積創作的材料,你曾經為了創作,去和一棵樹對話嗎?

你曾經旅行東部海岸,只為一句深刻對白嗎?

你曾經因為看到一個老農夫在烈日中耕種而感動嗎?

你曾經為了自己的愚蠢而反省自己的人生觀嗎?

你曾經為一張美術設計而千里跋涉,去尋找足以感動千萬人的實境嗎?

不要說你只會Google和Youtube,你一定要超越自我,和自己真實生命對話,然後感動於一場雨和一場陌生流浪漢的邂逅。

因為看到敘利亞難民的苦難,我寫了「牆」這個故事,然後我的二位學生完成這部畢業製作,然後她獲得了2018年德國紅點最佳設計獎!

圖片說明:透過生活的體驗和觀察,我畫了無數個故事版,都是一場一場的歷練

「動畫聖堂」陳世昌老師部落格

Facebook



3,142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