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Future Star動漫誌

【Future Star動漫誌】專訪旋轉犀牛停格動畫工作室與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巴特》導演黃勻弦與動畫師唐治中



採訪整理/彌賽亞創意

《Future Star動漫誌》為2018年5月23日由彌賽亞創意工作室發行、第一個專門為台灣動畫與漫畫報導為主的網路雜誌。希望以刊登台灣原創動畫、學生獨立製片、漫畫創作者、幕後製作與訪談評論等為主體內容的線上誌。

★ 台灣動漫創作者深度專訪

★ 新生代工作室專案幕後、創立過程

★ 台灣動漫作品連載 ★ 動畫前期創作採訪

★ 動畫作品評論 ★ 動畫產業研究

★ 學生獨立製片

★ 動畫專題相關報導

★ 國內動漫活動消息

預計一個月一〜二篇訪談報導,也歡迎大家一起踴躍來投稿喔(hellomcsservice@gmail.com)

《Future Star動漫誌》第五篇創刊系列文章,很開心的請到旋轉犀牛停格動畫工作室黃勻弦導演及唐治中動畫師接受我們的專訪深入報導。

Q:《巴特》最初的靈感來源?或影片構想、創作理念等? 《巴特》的影片構想來自導演黃勻弦的幼時記憶和多年前與家扶基金會合作期間接觸到的弱勢兒童的案例,在片中巴特一角是缺乏成人照顧的八歲小女生,因為處於完全的弱勢在造型上我們讓她有一雙大眼睛卻沒有嘴巴(意指瞪大眼睛觀看這個世界但卻開不了口)。我們嘗試表達"第二次機會"和"自救"的一些理念,也希望大眾能多留意身邊的人是否需要幫助。

Q:請說明停格動畫製作流程,還有創作中最重要的關鍵要素? 旋轉犀牛的製作動畫工法和一般正規的停格動畫製作不同,我們是運用傳統捏麵工藝技藝的直接捏塑法來製作偶具,與正規的開模、鋼骨結構或3D列印非常不一樣,雖然顯得不夠有效率但反而變成是我們在創作中比較獨特的地方,所以我們會盡量保持這種工法來創作。除此之外停格動畫的拍攝流程其實綜合了動畫和真人拍攝的特性,簡單來說就是故事腳本→美術設定→製作立體物→拍攝打光→後製修圖。而創作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動機,我們希望能藉由停格動畫影片讓全世界知道台灣的捏麵工藝的價值,這也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Q:關於前期企劃準備?尋求資金或前製發展過程? 其實最一開始製作《巴特》是更短的小品影片,原本是全無對話非常意識形態的作品,後來因為申請到短輔金150萬而擴大製作規格變成有三首歌舞和一堆對白的熱鬧戲(本片在申請前一年已經開始製作了),對第一次製作這種規格的我們來說其實就是越級打怪的概念。

資金的部分除了短輔金都是自籌,為了想保有自由敘事的空間,我們很努力地接案賺錢來補創作的資金缺口,也盡量用"聰明經濟"的方式來節省製作費,而這些都是在製作前必須傷腦筋的。


Q:後期參展、比賽或宣傳、行銷上的規劃? 可否談談參加哪一個影展(例如金馬獎或金穗獎、台北電影節等)最印象深刻,還有在FB的推廣宣傳行銷等,或之前府中15停格動畫展覽經驗等等...

因為我們工作室的計畫是3短片1長片,所以《巴特》是我們的第一部短片,去年我們完成第二部短片《當一個人》,今年在籌備第三部短片《暫無片名》,都是為了吸收到更多的製作經驗以應付長片可怕的製作量和技術缺口。

理想的安排是三部短片結束之後會辦幾場指標性的展覽,並預告長片製作的計畫。同時今年也將以《巴特》做為製作範例,與全華出版合作停格動畫工具書,將我們的技術和想法紀錄在書中。 《巴特》一片已經在國內外影展的尾聲了,2018年會是第二部短片《當一個人》的影展期。國內的影展大多有入圍,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金馬影展,在那個場合可以感受到電影從業人員的敬業態度和星光閃閃的華麗感受,真的是非常享受的影展經驗。金穗獎則是非常溫馨舒服的影展,台北電影節有新銳突破的氣氛,而高雄國際影展則是充滿了南部的熱情親切。

Q: 關於導演的功課?或製片的職掌?工作上如何劃分? 導演功課就是多看書多看片,其實我們組織分工非常水平,從編劇到腳本都充滿討論的機會。我想這是團隊不太大的好處,而動畫師就是實際拍攝的導演,雖然是完成腳本上的指示但我們仍有部分空間讓動畫師發揮,這一點好壞很難說,但都由我們承擔起相對的風險。

Q:「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的成立過程? 最初創立成員的學習背景,對於工作室成立的影響等等...

起初工作室是以原創故事角色和手作公仔游走於創意市集和各大百貨活動場合,由於我們是由傳統捏麵工藝為創作基礎的設計人,所以一路上沒有太多同行。成立於2006的我們最初有十多個原創故事再延伸手作商品,後來發現太貪心沒有辦法進步而且非常疲勞,才變成主打四個系列。

遇到2008金融海嘯之後決定變更路線,於是接了爭鮮迴轉壽司四年的動畫委託案。2010年後期覺得作原創案的時機成熟才挑戰了《巴特》一片,從前年開始跑影展之後累積更多養分和想法,現在目標是能製作一部大家都喜愛的動畫長片。

Q:談談對於台灣動畫產業的觀察與建議? 或對停格動畫長片的期許? 哈哈自己都作不好了實在沒辦法給別人建議,我只能說台灣文化政策的不保護主義加上國人普遍沒有民族情結雙重作用下,在台灣作原創動畫就是啞巴吃黃蓮,要是接案作動畫就是賣技術,聽從客戶指示。要想台灣在各方面越來越好恐怕要捲起袖子下海實作,即使失敗了也懂得尊重別人。近年來台灣動畫長片捷報頻傳實在讓人非常開心,但停格動畫長片目前台灣尚未誕生,這是我們可以努力的目標。

Q:請舉出最喜歡的動畫作品或導演?喜愛的原因、印象深印的畫面或手法、風格? 《聖誕夜驚魂》奇異的造型加上順暢的歌舞看過一次終身不忘。 《宮綺駿》充滿生命力和慈愛的動畫先驅,每一部作品都喜歡。 《海洋奇緣》感覺應該是台灣人要製作的海洋動畫,很有熱情。 《可可夜總會》劇情和美術都無可挑剔的上乘之作! 《第十四道門》從小說改編的停格作品~畫面和故事搭配得剛剛好! 《巧克力情緣》劇本順暢無礙,一口氣全部看完不知時間流逝。

Q:談談下一部新作品的題材方向? 下一部是嘻嘻哈哈讓大家都開心的台灣主題動畫。也可能是恐怖的要命的暗黑喜劇,現在先賣個關子。因為下一部短片原則上會是長片的前導片,需要考量的現實因素很多,還在評估中。

Q:對於台灣動畫教育的期許?或分享參與在學校辦的講座或工作坊的心得感想等等... 這個部分完全靠學校老師的努力了,我們只期許自己能作出不愧於心的作品。

坦白說我們也還在累積拍攝經驗和導演功課,最好的動畫教育回饋就是把技術經驗記下來給後進作參考。我們每年都有幾場停格動畫工作坊的教育活動,但因為深知最後走上停格創作的年輕學子實在太稀少了,所以目前還是期許我們自己比較正確。

Q:哪些事情(例如:生活、觀察、速寫、閱讀、看電影等),對於動畫創作是很重要的? 「閱讀」我覺得閱讀比看影片重要,理解自己的人生也是。為了創作動畫而學習動畫創作對我來說是非常奇怪的邏輯,就像為了當好妻子而去參加聯誼會一樣。

我相信對創作者而言創作就是"對生命的事件產生非抒發不可的情感"時所進行的自然行為,刻意去觀察學習只是讓我們抒發情感時能夠更"順暢地"傳達給別人而已,很重要但的確因人而異。

「技術」 雖然這樣說很現實~但現今影視產業競爭的狀況看來,不缺作品是缺「好作品」,台灣動畫的技術缺口明顯,希望大家還是盡量補足不要過份依賴外包。

Q:給相關科系學生、新生代創作者或導演的建議? 快作!快錯!快改!再作!是我們工作室的座右銘,來自於想太多就不想作的劣根性以及實作技術不足的動畫產業,希望大家吃苦當吃補,只有當你放棄堅持的時候一切才開始白白浪費。我自己對作動畫的想法是,難忍能忍,難行能行。

Q:《巴特》在企劃、製作、發行過程中,最令您們印象深刻或感動的事情? 其實影片串起來之後還蠻感動的,不過不是因為影片作的好,是因為停格動畫太辛苦了。還有最後聽到雷光夏老師的歌時非常感動,可見音樂還是比視覺直接很多吧!其實拍攝停格動畫太花時間了,所以在製作過程中幾乎都忙著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沒時間感動是真的~每次動畫師從片場走出來都好像生完孩子一樣吃力疲倦。

Q:其他關於停格動畫的補充說明 之前聽過一位動畫前輩說停格動畫創作者的人格特質都"特別的固執",當下聽到真是笑中帶淚,因為如果沒有固執的成分在的話誰要做這種浪費生命的事呢?

目前比較多的停格作品還是來自於學生創作,商業作品除了我們之外就是共玩創意有在接委託案,也許說明了停格動畫在製作效率上的低落,當然相對也增加了稀有性。

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 https://www.facebook.com/turnrhino/



948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