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ture Star動漫誌】專訪新生代動畫導演拉瓦(中)─談《缺乏名字的場所》到《地下鐵通勤》的創作母題、城市觀察與獨立製片過程
關鍵字:創作母題、城市觀察、獨立製片、影展、空集設計、Motion Graphics、工作室
採訪/彌賽亞創意《Future Star動漫誌》
Q:關於《缺乏名字的場所》動畫製作使用的軟體或工具?
本片所使用的軟體技術和製作流程,大都以AE後製處理接近2.5D的畫面質感,加上一些手繪動畫的感覺,比較沒有使用到3D的部分,因為不太熟悉3D製作的部分。製作過程也幾乎都在電腦上面完成,前製時期有先畫了一些草圖,再匯入PS或AI作電繪處理,例如:定稿和上色的部分素材,最後在轉到AE裡頭作合成或後製,我的製作流程比較複雜一些,但大部分都在AE裡頭嘗試去完成作品。
Q:說明動畫創作中覺得最重要的部分,與獨立製片會面臨到的一些狀況?
我其實沒受過什麼正統的訓練,基本上在動畫前製階段,習慣將美術風格和動態畫面一起發想,自己不喜歡太商業的動態,喜歡那些細膩而能讓人想起某些生活中特定片刻的畫面。
我自己最在意的是作品意念或想法是否完整,還有它的內容和形式是否有緊密的扣合,因為動畫和電影最的不同,就是媒材靈活自由運用的程度,你怎麼去選用某種特定的技法,然後跟作品的主題作連結,我通常會特別去注意這個地方。
但是我會希望未來自己創作的作品,不會將它局限是一部動畫,我希望它是可以拿來跟其它的經典作比較的,它可能可以跟一本小說、一部電影比較,都不見得會稍嫌失色,也就是說有一個它自己自恰的那種完整性。
例如:有時候我自己覺得有些人,他們會很喜歡某些類型的影片,或很喜歡日系的作品,或者是認為動畫就應該是要那個樣子,漫畫應該要有漫畫的樣子,但我自己比較不是那樣在思考一種事情,而我覺得動畫即便是短片,它也可以是很純粹的一種狀態和高度,上面是我對於未來作品的期許與目標,雖然現在覺得似乎還沒有真正能夠達成,但我也都還在學習中覺得還不到家,但是對作品總是會有一些期待。
另外,自己也開始思考覺得動畫創作、獨立製片或這個產業,它的未來、發行或商業模式等,如何能讓自己持續創作下去的可能,這些課題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身為一個創作者的心態,作品是否也會產生一些質變,自己也都還在消化這些變化。
Q:聊聊自己作品的特色,還有一些個人興趣、喜好等,對於未來創作的影響?
關於作品的特色,我覺得自己都還在嘗試建構個人的世界觀,但這個世界跑得太快,為了生存,有時候很難花時間面對內在的心靈,好好的沈澱自己一下。
喜歡思考,看哲學、科普、科幻,讀宇宙相關的書。
從小就對「科學」和「宇宙」的課題很感興趣,而高中時期有段時間在寫詩,也曾發表在自己的部落格,拿過校內的文藝獎,後來也拿到台積電文學獎的佳作,未來希望對文本創作這塊的能力及書寫的能力,能繼續的深耕不要荒廢掉。
高中、大學時期喜歡春上春樹的東西,後來讀的書籍比較多是科幻小說,例如:黃金時代、賽博龐克風格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漫遊》等,慢慢發現科幻或科普相關的東西,在科幻題材中又對於某種類型特別喜愛,尤其以文藝感比較重的科幻電影為主。我覺得那個是我很有興趣的,例如:《異星入境》、《銀翼殺手》等經典電影,我個人滿大的夢想是想創造出這樣的故事。
Q:請舉出最喜歡的動畫(電影)作品或導演?這些作品吸引自己的地方,喜愛的原因、印象深印的畫面或手法、風格?
非常喜歡《馴龍高手》、《瓦力》等,喜歡特殊的科幻題材作品,例如:《滅絕》、《超感八人組》、《西部世界》等,很佩服湯淺政明導演行雲流水的動態、運鏡及極具戲劇性的透視。
小時候看過的動畫或電影作品,跟同時期的小朋友看過的卡通,應該幾乎沒有甚麼差別,其實這些動漫對我多少有影響,例如:《火影忍者》、《海賊王》這些主要的王道漫畫,然後電視上面播的那些那一類的作品,例如:《閃電霹靂車》、《數碼寶貝》,全都是日本王道的動漫畫作品,然後一直到近期的動畫電影《馴龍高手》,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商業動畫,我覺得它就是一部全齡向的商業動畫長片裡面,然後放進一些很有深度的思考和內容,但是好像沒有很多人很喜歡這部作品的感覺,所以我覺得有點可惜。
好像是從童書文本改篇過來的,但好像改得滿多的,只是先借那個故事的殼,但是在架構、思考、層次上面我覺得有更多的想法,包含第一集膽敢將主角的腿給弄受傷了,這真的在一般的面向兒童的動畫裡是不會看到這種事情的。
Q:以前就讀的科系對動畫及影像的影響,或那個面向會加分?
之前的就讀科系背景,是否對自己加分並不是那麼確定,因為有些人後來看我的東西,他們會覺得空間感、或在處理場景的想法上面有點不同,他們好像會覺得因為建築系的影響這樣,但這個部份其實我自己說不準,我自己會覺得好像沒有,因為我覺得自己對於建築的那些連結,好像並不那麼的透徹和有學到的這麼多,覺得當時要選擇走到動畫的時候,就有點要拋棄掉過去的一些東西的那種感覺,所以這個部份我自己不是那麼確定。
然後其實有機會的話想說回去再找找看以前學過的東西,從中去找出一些真的是類似說建築當中的一些語彙,然後再運用到動畫裡面,反而會有意識的想說也許有機會回去找一些素材回來用,因為像是建築的圖說是滿特別的一種東西,就是我們要去講空間的一個情境的時候,會先用一些建築的一些圖說和插畫有點不同,因為它可能更理念,它要更能夠明確去看到空間的情境或狀態,但是它又不是一個單純只是一個工程圖這樣的一個東西,它又同時可以去展現一些,其實我覺得很純粹或者很厲害的建築,它其實要思考的東西很多,我覺得有時候在那些好的圖說裡面,可以看到滿多有意思的事情,未來如果有機會可以將這些概念運用到影像創作。
Q:《缺乏名字的場所》自學與獨立創作過程,或目前的工作與創作狀況(獨立接案)?
我在做我大四的建築畢製時,感覺到強烈的空虛感。即便我盡我所能地去執行這個專案,我到最後依然無法理解建築這件事情之於我的意義是什麼。轉換到動畫這個方向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契機或緣由,一切就在我大四即將畢業之際自然而然地發生。
目前跟朋友共同創立了動態設計工作室「空集設計」,目前看來短時間內應該不會著手進行下一步自主創作。
Q:可否聊聊工作室最初創立的動機和緣起,定位、願景或未來方向?
目前「空集設計」主要負責人是另外兩外的導演朋友,是他們在引導這個工作室的方向,我在其中就是主要負責將2D風格的商業案去處理好,接案方向主要以設計服務為主,以這種狀態在經營,然後大部分都以商業的廣告案為主,在定位上比較是多導演的團隊,因為我們裡面的幾個核心成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強烈風格,主要以商業案來講,例如有寫實3D的、Q版3D的、偏的Artists、而我自己比較是2D這一塊的動畫師,靈活的往不同多元風格的商業案件。目前總共有5個人,1個製片、4個導演,設立在台北永和,2017年底才成立還不到一年,目前都還在發展中找一些方向,大家也都還在作嘗試。
(下篇待續...)
拉瓦FaceBook粉絲團
Redicmotion Blog
NAUGHTY REDIC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