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縣花岡山污水下水道工程開挖過程中發現的史前甕棺,體積相當大,推測年代為約3000年前花岡山文化時期,與台東卑南文化同期。(花蓮縣文化局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07年6月22日
【南島文化遺產】花蓮花岡山下水道工程 發現3000年前史前甕棺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07年6月22日
花蓮縣花岡山施做污水下水道工程,由於此區為花岡山遺址所在,文化局派員監看,果然在開挖過程發現史前甕棺,今天出土,推測年代約3000年前花岡山文化時期,與台東卑南文化同期。
這件出土於花蓮市北濱段的甕棺,體積相當大,直徑約有60公分,深度約50公分、厚度約1公分的倒扣式甕棺,上下二層素面陶罐倒扣,上蓋以石頭壓住。
花蓮縣文化局與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陳有貝團隊合作,做相關考古研究,研究生尤筱薇說,日前發現時,甕棺已遭到工程怪手推壓而局部碎裂,只剩半圓狀,破裂的碎片已保存;搶救發掘過程發現上方已塌陷,土砂已流入,目前未發現有任何人骨與陪葬品。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花蓮縣花岡山污水下水道工程開挖後發現的史前甕棺22日出土,甕棺因遭到工程怪手推壓有局部碎裂,推測年代約3000年前花岡山文化時期,與台東卑南文化同期。(花蓮縣文化局提供)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傳真 107年6月22日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遺址巡查員溫孟威說,這件甕棺年代久遠,約3000年,從特徵上看與花岡山文化時期為同一文化層。工程下挖50公分就發現甕棺上緣,因已受重力影響,上部已往下塌陷,若要修復有一定難度,目前先放置文化局考古文化典藏空間,做整理工作。
溫孟威說,這件文化遺址甕棺特色是特別大,表示是「一次葬」,逝者採蹲踞方式於大陶缸內,上方有的是蓋石板,有的是倒扣另一件陶器。
2016年花岡山老人館出土的5座甕棺,皆為大型陶器,且保存狀況尚好,當時考古團隊先以特製的木箱連土裝起,確保甕棺的完整性,存放在花蓮文化局大榮倉庫。直到今年5月,甕棺修復計畫正式展開。
陳有貝曾主持考古團隊,進行花岡山老人館興建工程搶救發掘計畫,當時尤筱薇就已參與計畫,盼能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礎上,為花岡山遺址建構更為完整的甕棺史料。(編輯:吳佳穎/孫承武)1070622

花蓮縣花岡山施做污水下水道工程,由於此區為花岡山遺址所在,文化局派員監看,果然在開挖過程發現史前甕棺,22日出土。中央社記者李先鳳攝 107年6月22日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