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國鳥】「藍鵲」長尾山娘登上國際期刊「細胞」封面 台灣團隊獲國際肯定 展現科學研究的實力〔2019-12-01〕

已更新:2023年1月6日





【台灣國鳥】「藍鵲」長尾山娘登上國際期刊「細胞」封面 台灣團隊獲國際肯定 展現科學研究的實力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108年12月1日


有「國鳥」美名的台灣藍鵲,躍上了最新一期的國際科學期刊「細胞」(Cell)封面,旅美學者鍾正明與台灣團隊合作,探討大自然當中飛行如何成真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肯定。


這次的研究論文「飛行羽毛的誕生:生物建構原則及適應性」,研究對象涵蓋台灣的25種鳥類、緬甸出土的1億年琥珀化石,從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物學、鳥類行為學、考古學等跨領域方法,探討大自然當中飛行如何成真。


論文由中國醫藥大學、南加大團隊領銜,共10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參與,分析自然界最複雜的皮膚附屬物「羽毛」,解密功能性結構法則與發育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7日出版的「細胞」期刊的封面刊登攝影家郎紹華拍攝的「台灣藍鵲」照片,讓鍾正明感到驕傲,他認為「國鳥」登上國際期刊封面,代表台灣在科學研究的實力。


鍾正明接受中央社專訪說:「這次格外有意義,因為這是以台灣團隊為主力,展現與美國的跨領域合作成果。」


鍾正明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南加州大學(USC)病理系教授,也是世界級的再生醫學、遺傳生態學家,他的研究經常刊登在國際重量級期刊中。


研究中,進一步把現今適應各種生態的多樣鳥羽,與完整保存於琥珀中距今近1億年前的原始羽毛比較,提出飛行用羽毛於結構與發育上的演化趨勢。


鍾正明表示,研究成果為多功能羽毛的結構、發育、與演化帶來革命性的創見,也將啟發仿生複合材料的設計與開發。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中國醫藥學院「整合幹細胞中心」與旅美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鍾正明合作的鳥類羽毛研究登上學術期刊「細胞」(Cell),攝影家郎紹華拍攝的台灣藍鵲也登上封面。(郎紹華攝,鍾正明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傳真 108年12月1日


他說,台灣為主的研究團隊,經過期刊的嚴格審核、獲得頂級科學家認可,非常不容易。期刊評論指出,這篇研究等同創造了一個新的領域,融合了發育生物學、演化生物學、環境生態學、古生物學,具有指標意義。


鍾正明說:「(研究)出發點其實很簡單,跟許多人類古代文明的疑問一樣,『鳥為什麼能夠飛翔、人類如何飛天?』只是我們用最先進的技術,來回答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


鍾正明表示,做應用性質的研究比較容易,相對來說,要回答一個大哉問,必須投入龐大的資源,更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這篇論文的產生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台灣科學家與國際的良性互動,做出高水準的研究成果。


透過對飛行羽毛的探究,鍾正明說,這是一種向自然學習的方式,希望更瞭解自然之後,將其建構的原則應用在科技與醫學工程的創新設計上。


鍾正明在南加大的幹細胞研究團隊,過去有不少留學的台灣科學家參與研究,這次不同的是,這篇論文是台灣的中國醫藥大學團隊為主力,每兩週與他視訊會議、交流意見。


他認為,儘管自身旅居國外,能藉此為台灣科學界略盡棉薄之力,也對這次台灣團隊展現的成果感到驕傲。


目前包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支持鍾正明南加大實驗室,台灣有科技部、教育部支持的中國醫藥大學「整合幹細胞中心」、生物物理學家阮文滔、骨科醫師洪士杰,總共有31名台美科學家參與研究計畫。(編輯:高照芬)1081201



關於臺灣藍鵲–長尾山娘


臺灣藍鵲(學名:Urocissa caerulea,英語:Taiwan Blue Magpie 或 Formosan blue magpie),又稱臺灣暗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閩南語:Tn̂g-bué Suann-niû)或長尾陣仔,為臺灣特有種鳥類。臺灣從清領時期開始就有文獻紀載臺灣藍鵲的資料。1862年,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根據英國博物學家郇和寄來的臺灣鳥類標本發表了一篇文章,命名並詳述16種新發現的臺灣物種,其中就包含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的闊葉林裡,除繁殖季外多成群行動,性情兇悍,特徵是兩根長尾羽。牠們的繁殖季在3月至7月,每年生兩窩,每窩大約有3至8顆蛋。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而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則將臺灣藍鵲列為保育類動物。


根據文獻紀載,在清領時期,人們將臺灣藍鵲稱為「長尾山娘」或「長尾三娘」。當時的漢人農夫也稱牠為「長尾陣仔」。《臺灣通史》中記載其「翠翼朱喙,光彩照人」。1862年,英國博物學家兼英國在臺領事郇和因病回英國倫敦休養,將在臺灣採集的一批標本交給鳥畫家約翰·古爾德。古爾德以此發表了一篇文章,命名並詳述16種新發現的臺灣物種,其中就包含臺灣藍鵲。


郇和如此描述他發現臺灣藍鵲的經過:


甫抵淡水不久,我僱用的獵人自內地帶回兩根美麗的尾羽,而身軀則因天熱肉易腐壞而被他們先吃了。他們稱呼這種鳥為「Tung-bay Swanniun」(即長尾山娘,臺語:tn̂g-bé-suann-niû)。我透過這兩根尾羽的亮藍色羽末端的白點判斷這一定是隻藍鵲屬(Urocissa)的新種。興奮之餘,我重賞徵求標本。(……)標本完全確定了我的假設:這是美麗的新物種。


當初郇和採集的臺灣藍鵲正模標本現收藏在英國倫敦的自然史博物館。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9,039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