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報專訪/許雅筑
說到台灣原創動畫,也許大家印象模糊,叫得出名字的沒有幾部,但近年來有許多台灣動畫短片在國外影展入圍或受提名,也不乏在網路上擁有高人氣的作品,這都代表台灣的動畫創作已有一定水準,但還差在讓更多人看見,後續發展的可能性才會大。
今年在彌賽亞創意工作室籌辦下,將10支台灣動畫短片集結成長片,重新命名為「2018未來之星─台灣動畫IP創作力大爆發」,於6月底起在北中南共4間院線戲院上映,這是台灣首次將數支動畫短片包裝成長片形式獨立上映,希望透過院線發行的管道,讓更多觀眾可以接觸到這些作品。
由10支台灣動畫短片集結成的長片,於6月底起在北中南共4間院線戲院上映。(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台灣不只能代工 也有原創
從過去到現在,台灣的動畫產業都以代工為大宗,也就是替外國動畫做製作,過去接迪士尼的代工,現在接日本或中國動畫的代工,長時間下來,製作技術其實已經很到位,原創開發方面雖還在摸索,但創作能量是持續有的,本次計畫主持人蕭弘林說,舉辦這次短片聯映,是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台灣不只能代工、製作,也有自己的原創作品。
動畫製作耗時 值得更多曝光
蕭弘林認為,台灣近年來有蠻多優秀的動畫短片,學生獨立製片或新生代的導演也有可塑性,但動畫短片大多以參加影展、競賽為主,而沒有主動讓作品有更多露出,「這樣很可惜,因為努力了一、兩年製作,影展入圍了才能播,播一、兩次就沒了,很少有後續回饋。」沒入圍的作品,則可能就這麼沉寂,導演也未必還會留在動畫圈。
聯映作品《巴特》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聯映作品《奈也安妮》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聯映作品《水巨人》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聯映作品《敲敲》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盼激勵新生代堅持原創
讓作品多曝光,無論是導演或作品本身,都會有更多開發或連結的可能性。蕭弘林舉例,本次聯映作品之一《攝影師》的導演徐瓏愷,為了在大螢幕上有最好的呈現,花了兩、三個月重新算圖,「他畢業後比較少創作,但因為這一次,我覺得重燃他對動畫創作的熱情,下一部作品的想法又起來了。」
蕭弘林說,在聯映的過程中,可能會激發導演重新創作的動力,或是他們優異的能力被看見後,有機會加入其他原創動畫的製作團隊,又或許觀眾的回饋,能激勵他們在原創的路上堅持下去,不然以台灣動畫產業的現況,相關系所的學生很容易畢業後就接代工,漸漸地磨光了創作的熱情,也就把創作擱著了。
聯映作品各具特色 國際發光
這次上映的10支短片,完成年份落在2010年至2017年,都是新生代的優秀作品,擁有國內外影展、競賽入圍經驗或高人氣,各具特色,像《敲敲》可說是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系所的代表作,在YouTube上的觀看次數破622萬次,曾紅到日本;《奈也安妮》曾在地位等同坎城影展的法國安錫動畫影展獲得獎提名;《死神訓練班》、《虎爺》都有後續經營,在小眾市場中受歡迎。
累積觀眾群 小眾也能變主流
從這10支短片就可以看出,台灣原創動畫的面貌是很多元的,蕭弘林說,現在動畫主流是迪士尼、吉卜力等,台灣長期受好萊塢動畫、日本動漫等影響,觀眾不熟悉本土動畫,「要慢慢讓觀眾知道,台灣也有這些獨特、有潛力的作品。」他認為,觀眾群是可以累積的,就像蔡明亮也是小眾市場,伍佰剛開始是地下音樂,新海誠早期也是動畫短片導演,如果觀眾支持,小眾也能持續創作或是變成主流。
台灣動畫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輪廓,外界不看好的聲音一直都有,但蕭弘林說,需要給創作者時間、空間去成長,「不可能第一支作品就馬上像宮崎駿、皮克斯,這些都需要時間和製作經驗,一部部作品慢慢累積、磨練。」本次聯映作品《冥天》的導演林孟欣也說,剛開始創作都是學生作品,有缺陷是必然的,這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聯映作品《他奶奶的一天》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聯映作品《虎爺》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聯映作品《餓男專賣電》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院線里程碑 推廣給更多人看
這次聯映提供了一個不同於影展、競賽的曝光平台,林孟欣說,將這些作品重新推廣,播映給來不及看到的人看,能讓觀眾知道,台灣動畫人才可以做出高水準、有高度的作品,創作能量是足夠的。另外,出自臺南藝術大學系統的作品偏向實驗、藝術性,臺灣藝術大學的兼具商業性,而臺北藝術大學則藝術與商業並重,她認為,台灣動畫的多元面貌,也能在這次聯映中看到。
聯映作品之一《死神訓練班》,將是首次搬上電影院,導演費子軒說,絕對是個里程碑,無論是透過影展或院線放映,將作品再宣傳、播放都是有必要的,原因在於,雖然將作品放在網路上,但因網路上的選擇太多,還是有很多人沒有看過,即便已畢業5年,現在還是會看到,幾個月前有第一次接觸到作品的人來留言。
聯映作品《冥天》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聯映作品《死神訓練班》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聯映作品《攝影師》劇照。(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後續有規劃 盼前進主流影城
今年的聯映方式,蕭弘林指出,受到動畫圈前輩、同好肯定,6月30日的首映會,預估觀眾能破百人,他也提到,在籌備之初就設定,希望未來每年都能舉辦,會視今年的口碑來規劃明年、後年的活動,如果口碑不錯,也許明年可以擴大到8間戲院,除了在藝術或獨立電影院之外,再慢慢打入主流商業院線影城,也可以每年規劃特定主題或動畫形式。
台灣原創動畫要走進大眾認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有心創作的人很多,作品水準也不差,值得更多關注。在原創動畫大多是短片的現在,將短片包裝成長片上映,是個嶄新的推廣形式,當優秀的作品和創作者被認識並受到支持,會成為台灣原創動畫重要的一步。
計畫主持人蕭弘林(右)與《冥天》導演林孟欣。
林孟欣的《冥天》在2014年金穗獎獲動畫類一般作品優等獎。(圖片來源/林孟欣)
「2018未來之星─台灣動畫IP創作力大爆發」首映會x映後座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