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報專訪/許雅筑
提起台灣原創動畫,最經典的莫過於今年邁入20周年的《魔法阿媽》,之後,台灣原創動畫看似沉寂許久,也的確碰到一些困境,但現在已經可以看見不一樣的跡象。去年底的《小貓巴克里》和今年初的《幸福路上》,都在不同方面獲肯定,也成了台灣動畫的強心針。
票房之外 成原創借鏡
《小貓巴克里》入圍去年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中斷連續11年沒有台灣動畫入圍的窘境;今年《幸福路上》在堪稱動畫界奧斯卡的安錫影展,獲選參加非競賽單元,是台灣第一部在安錫影展放映的動畫長片,另外也奪得具指標意義的「東京動畫大獎」。這兩部片,雖國內票房不見得亮眼,但都會為之後的台灣原創動畫發揮起頭作用。
動畫編導、製片,同時也是今年動畫短片院線聯映「未來之星」的計畫主持人蕭弘林指出,導演宋欣穎的《幸福路上》,偏向個人風格強烈的影展片,內容著重在導演想傳達的核心理念,一開始是短片,後來才拍成長片,口碑好,未來若在電視上播映,有機會變成另一部經典動畫長片。
而《小貓巴克里》的導演邱立偉,早期也是從創作短片起家,將《小貓巴克里》經營了十幾年,從繪本、動畫影集再到長片,並且在影集時期累積了一些小朋友觀眾群,慢慢將主角發展成原作IP,如同過去大家看著《魔法阿媽》,現在這兩部動畫長片也會成為新生代導演的借鏡。
創作氣氛起 近30年最熱絡
連續有兩部台灣動畫長片上映,蕭弘林認為,業界創作動畫長片的氣氛漸起,過去每年頂多一、兩部作品完成或上映,但自去年底起,約有25部即將上映或籌備中的動畫電影在媒體或市場展等露出,例如《重甲機神》、《妖怪森林》都預定今年或明後年上映,這是台灣動畫圈近30年來第一次這麼熱絡,創作氣氛會相互影響,之後10年,台灣應該會有越來越多原創動畫電影。
台灣代工強 原創遇困境
一直以來,台灣的動畫產業都以代工為大宗,也就是替外國動畫做製作,過去宏廣公司盛極一時,畫過許多迪士尼動畫,最興盛時期也曾推出原創長片《紅孩兒:決戰火燄山》;現在台灣則接很多日本、中國及好萊塢動畫的代工,像《星際大戰》和《馴龍高手》的電視版,就是台灣做的。長期下來,台灣的動畫製作技術已經很到位,只是比較缺乏原創,在原創方面,也的確碰到一些困境。
原創成本高 有回饋才有下一部
原創動畫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才能運作,包括前期的企劃、創作、開發IP和籌資,中期製作,還有後期的發行、行銷、授權和周邊開發。前期、中期都很費時,成本也高,因此若後期的回饋不夠,之前的開發費用無法回收,就很難再有下一部作品。
林孟欣在校園巡迴中分享作品《冥天》的製作過程。(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陌生的行銷 成產業鏈斷層
台灣動畫產業在中期的製作方面很強,但對於後期的行銷和發行比較陌生,蕭弘林說,原因在於國內動畫產業大部分是製作公司,不像電影圈,有分製片、製作和發行三個領域,若沒有動畫發行公司讓學生累積行銷、映演等相關經驗,產業鏈就沒辦法完整串聯起來,另一方面,台灣原創動畫電影每年只有幾部,也會讓動畫圈在發行方面的參與、對觀眾和市場的了解都有限。
若推廣不出去、回饋機制不明顯,就會影響創作前期企劃或資金投入。目前台灣原創動畫的創作能量集中在相關系所學生及少數獨立創作者、工作室,作品大多是短片,以這些作品為例,曝光管道不多,主要是在網路平台、影展或競賽,若入圍,會播放一、兩次,但要得獎才有獎金,獨立創作者林孟欣說:「所以能拿到回饋,讓創作者覺得作品可以賺錢的正能量,是少之又少。」
即便是5至10分鐘的短片,也需要一至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麼耗時、耗心力的作品,若沒有入圍或其他回饋,可能就這麼沉寂,導演也未必還會留在動畫圈。
《冥天》設計草稿。(圖片來源/林孟欣)
創作、接案拉扯 易消磨熱情
最後,以代工為大宗的產業現況,如果沒有聚集起創作的氣氛、資源等,也容易扼殺創作者的成長。動畫短片《死神訓練班》導演費子軒說,最讓創作者感到難過的是,其實很多人都想持續創作,但如果是學動畫的,基本上畢業後就開始接代工,不太可能每個人都像學生時期或獨立創作者一樣能專心創作。蕭弘林也指出,相關系所的學生,畢業後可能會因現實考量而接代工,接案和創作會相互拉扯,久了,容易漸漸磨光創作的熱情,也就把創作擱著了。
改變進行式 教育起作用
雖然尚未完全走出以代工為主的脈絡,但和過去相比,台灣動畫並不是沒有改變。為什麼自去年底開始,會同時有這麼多部動畫長片在籌備?林孟欣認為,原因之一也許和20年前開始廣設動畫、多媒體科系有關,到現在會慢慢出現創作氛圍,「可能他們畢業後,一下子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立刻創作,但創作會在他們心中發酵,現在可能差不多就到那個時候了。」
相關系所持續培育學生,也會讓了解、關心動畫的人越來越多,蕭弘林說:「雖然這些學生畢業後未必都會待在動畫領域,但未來,他可能會找朋友一起去看台灣動畫。」
蕭弘林推動的「未來之星」,是台灣首次將數支動畫短片集結成長片形式上映。(圖片來源/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從創作到推廣 補齊缺落的行銷
此外,在「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於2012年成立後,台灣有越來越多動畫展,蕭弘林認為,現在有許多創作者慢慢變成策展人,其實他們都很適合當製片、片商或經紀人,也就是代理、發行及推廣動畫的角色,若後端的發行有越來越多人投入,動畫的產業鏈與商業模式就會越健全,台灣原創動畫會比較有舞台及延續性。現階段,可以先藉由短片的發行或展覽曝光,慢慢建立起台灣動畫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和信心。
作品多了 才能勾勒台灣動畫風貌
台灣的原創動畫要興盛,也許還有長路,但現在已經有些不一樣的跡象。未來,當產業鏈漸趨完整,作品也多了,台灣動畫的輪廓才會慢慢出現,蕭弘林說:「這不是某個創作者或工作室可以造就,是需要很多作品一部部出現,慢慢讓大家講到台灣動畫時,有個明確的風格。現在講台灣動畫,《魔法阿媽》最經典,近來又多了《小貓巴克里》和《幸福路上》,慢慢可能後面還有幾部,就會逐漸有個清晰的輪廓出來。」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