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重大考古發現!矮黑人遺骸?】台東成功兩萬五千年前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小馬龍洞遺址」 山洞外岩壁有如金字塔 鐘乳石洞內上千蝙蝠穴居〔2012-04-17〕

作家相片: 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已更新:2022年12月13日



小馬龍洞遺址內藏有上千隻蝙蝠及鐘乳石。(記者張存薇攝)



【台灣重大考古發現!矮黑人遺骸?】台東成功兩萬五千年前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小馬龍洞遺址」 山洞外岩壁有如金字塔 鐘乳石洞內上千蝙蝠穴居〔2012-04-17〕


關於舊石器長濱文化--八仙洞遺址與小馬龍洞遺址


長濱文化的年代據推測約為10000年前,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遺址,一是長濱鄉的八仙洞;另一是成功鎮的小馬。八仙洞位於長濱鄉樟原村南方約2公里,這一帶有數十個高度不等的海蝕洞穴,史前時代人們便利用洞穴作為他們的居所。民國57~59年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師生在此作過多次發掘,發現大量文化遺留。


小馬洞穴位於東河北岸約400公尺,洞穴是在一座石灰岩小山的山腳下。民國77年台灣大學考古隊在地下1米深處,發現了長濱文化的石器及一座墓葬,其狀呈交足而坐或蹲踞姿勢,是台灣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一座墓葬。 長濱文化承繼了舊石器文化傳統,人們以漁獵採集為生,沒有農業,也不知製作陶器;石器則皆為打製,沒有磨製石器。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台東小馬遺址與矮黑人可能有關的研究


日本體質人類學者松村博文曾就越南和平文化及其它同類型遺址出土的人類頭骨做過型態學的比較研究,並確認這些人 與 澳美人(Australo-Melanesian或 稱Australo-Papuan)最為接近,相關案例還包括和平(Hoa!Binh)省 Hang!Chao! 洞穴的人骨遺留(Matsumura!et! al.,2008、2019)。他的結論獲得東南亞及國際考古學界的廣泛支持,也與古代 DNA 在東南亞的史前遺骸研究取得一致(McColl!et!al.,2018)。


最近松村博文與洪曉純就小馬遺址的頭骨進行復原和測量,結果判斷也是屬於澳美人的頭骨測量範疇,並且認為小馬人的體型特徵與現居於呂宋島的阿埃塔人(Agta)最為接近(測量結果尚待發表)。阿埃塔人即俗稱的菲律賓小黑人(Negritos)(圖二、圖三),現存的人口很少,估計僅存 15,000 人。


一般認為,他們應該是菲律賓舊石器時代文化的後裔(Bellwood,2017)。臺灣原住民的口語傳說裡常常提到小黑人或矮黑人(李壬癸,1996;鹿憶鹿,2005),例如賽夏族的矮靈祭。臺灣是否曾有小黑人或矮黑人存在,是臺灣考古學和民族學長期以來關注的一個問題。


【研究文獻來源】2019 臺灣東部與菲律賓群島的史前人群交流 --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


長濱文化的小馬洞穴遺址(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上千蝙蝠穴居 小馬龍洞遺址 具研究價值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2012/04/17


成功鎮小馬地區有座金字塔、裡面還躲藏上千隻蝙蝠﹖成功鎮長侯武成希望在安全無虞情況下推動洞穴觀光,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表示,這處是小馬龍洞遺址,因太過狹窄、岩塊有可能崩落,不適合開放觀光,但仍有後續研究價值。


這處山洞海拔約五十公尺,從小馬地區產業道路旁步行幾分鐘即可到達,侯武成表示,山洞外側數噸到數十噸巨石堆疊,很像十幾層樓高的人為金字塔,可發展為新興觀光據點。


山洞內長約廿五公尺,入口處竟然有人刻上「請保管」三個字,還有一個難解的符號,裡面則藏有上千隻小蝙蝠,還有石灰質地下水形成的鐘乳石、又長又粗的樹根,十分神秘,不過侯武成表示,據說山洞可以通到東河橋下,但可能在日治時代就被人以泥土封住無法通行。


李坤修說明,這處小馬龍洞遺址曾於民國九十二年試掘,發現新石器、舊石器文物,由於台灣發現的舊石器文化遺址較少,其中東部以八仙洞、小馬海蝕洞遺址最出名,小馬龍洞遺址紀錄了舊石器時代人類足跡,仍有研究價值。


地質專家、史前館助理研究員楊小青強調,龍洞外觀是自然形成。她解釋,小馬在泰源盆地外側,屬厚層的凝灰質砂岩,東部板塊構造運動活躍,原本水平地層擠壓成近乎直立,發展出節理,露出地表後自然形成裂隙,並非人工堆疊巨石。



台東縣成功鎮的小馬龍洞史前遺址,是目前為止國內考古第一次的暗洞挖掘紀錄,9年前由台 大考古學家陳有貝教授帶領考古隊進入挖掘,發現兩萬五千年前舊石器時代人類使用的砍石和石英石器,和長濱文化遺址相近,是國內重大的考古發現。


小馬龍洞 舊石器時代遺址


中國時報 莊哲權 、台東 2012/04/17


台東縣成功鎮小馬社區有一處「龍洞」,是兩萬五千年前舊石器時代的遺址,現在洞內還有大量蝙蝠及鐘乳石,山洞外的岩壁有如金字塔,成為奇特的生態景觀,成功鎮公所有意發展為觀光據點,不過,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家們認為,目前還有考古價值不宜開放。


小馬龍洞遺址位於東海岸成功鎮與東河鄉的交界處,民國九十二年,台大考古學家陳有貝帶領考古隊進入洞穴進行挖掘,發現兩萬五千年前舊石器石代人類使用的砍石和石英石器,和長濱文化遺址相近,是國內重大的考古發現。


考古人員表示,小馬龍洞最大特殊點在洞穴內的光線微弱,在自然狀態下視線極差,這種環境可能限制某些需要充足光線的行為活動,例如工具製造等,但也可能成為某種特殊活動場所。


成功鎮長候武成進入洞穴探勘,發現洞內有大量蝙蝠棲息,還有鐘乳石及蚱蜢等小型昆蟲,因為年代已久,有多處崩落,目前最深可到廿餘公尺處。


他表示,除洞內珍貴自然生態景觀以外,洞外高約五十公尺的山壁,是由一塊塊數噸重的大岩石堆砌而成,有人覺得很像是埃及的金字塔,懷疑是史前人類人工堆疊而成,將來也許可以發展為觀光據點。


史前館助理研究員楊小青表示,洞外山壁是砂岩地質所形成的自然現象,並非人工堆疊上去。


另外,史前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也指出,該處仍有繼續挖掘考古價值,甚至可以研究當時人類如何在洞穴裡生活,呼籲好奇民眾不要擅自進入。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46,33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 Black Facebook Icon
  • 黑Blogger圖示

© 2014~2021 by Messiah Creative © 彌賽亞創意工作室【海神三部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