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狐蝠昔日因非法捕獵數量銳減,目前面臨棲地減少等問題,推估是族群數量稀少的主要原因,不過,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在美崙溪口發現狐蝠蹤跡。(花蓮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0年11月4日
中央社 / 記者張祈 / 花蓮縣〔2021-11-04〕
台灣狐蝠是公告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花蓮縣政府委外調查發現,花蓮族群量有50多隻,分布在花蓮市、吉安鄉等地,縣府在狐蝠出沒的學校舉辦成果宣導活動,推廣全民護狐蝠運動。
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表示,台灣狐蝠是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族群位於龜山島、綠島及花蓮地區,其中花蓮數量推估29隻至50隻,是本島數量最穩定的地區,全台族群量在200隻以下,比台灣黑熊、石虎數量還少。
長年觀察狐蝠狀況的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長鍾秀綢說,共架設28處觀察點、40多名受訓過的志工參與,在花蓮市、吉安鄉及壽豐鄉等地都有發現狐蝠蹤影。
鍾秀綢說,台灣狐蝠頭體長約20公分,雙翼展開可達1公尺長,頭型看起來很像犬類或狐狸,主要以花朵、花粉、花蜜、果實及樹葉為食,入夜後才會出來覓食。
經研究單位觀察,花蓮市中正國小、明禮國小、北濱國小及國風國中都有狐蝠出沒。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選定這4所學校師生為優先宣導對象,按調查進度舉辦成果展,今天上午在北濱國小舉行,讓師生對台灣狐蝠有正確的認識。
農業處表示,狐蝠昔日因非法捕獵數量銳減,目前面臨棲地減少等問題,推估是族群數量稀少的主要原因,不過,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在美崙溪口發現狐蝠蹤跡。
農業處長吳昆儒表示,因台灣狐蝠還太少,為避免干擾,縣府跨局處與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合作,從校園推廣做起,宣導正確保育、通報觀念,之後計畫走入社區,推廣保護狐蝠的全民運動。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台灣狐蝠是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族群位於龜山島、綠島及花蓮地區,其中花蓮數量推估29隻至50隻,是本島數量最穩定的地區,近年不少民眾都有在花蓮市美崙溪口發現台灣狐蝠的蹤影。(花蓮縣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0年11月4日
關於「四大神獸之一」台灣狐蝠
與台灣黑熊、石虎、水獺並列「四大神獸」的台灣狐蝠,全台推估僅二百隻,列為極度瀕絕等級,在花蓮就占超過4分之1,甚至比石虎、黑熊還要少。
主要被稱為台灣狐蝠(學名:Pteropus dasymallus formosus),原先發現主要分布於台灣台東縣綠島,於高雄、花蓮、臺東、宜蘭以及蘭嶼都是零星發現。原先於綠島數量眾多,1970年代在綠島約有近千隻,但是自從捕捉以及綠島棲地的惡化(如砍伐原始林、種植防風林),綠島居民已有許久未見過狐蝠,因此已列入台灣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名單。Gould 於1873年命名。分布於台灣島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1994年:於宜蘭防風林發現一隻個體,但是極有可能來自琉球。
1990年代:保育專家於綠島嚴密觀察,並未直接發現任何一隻野生狐蝠,僅發現一隻疑似狐蝠飛越天際,另一為當地民眾飼養。
1990年代:於花蓮目擊約有4隻狐蝠,來源不明且無法取得食物,網捕到一隻後來送往台北市立動物園,其餘可能已餓死。
2005年: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團隊於綠島密集觀察,發現三隻野生狐蝠。(2010年林務局的記載,則發現有4隻野生狐蝠)
2006年10月11日:於花蓮縣鳳林鎮田間發現一隻野生狐蝠,研究人員給牠戴上衛星發報器並起名「蝠小蘭」野放光復鄉,但後來失聯。
2009年4月:台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團隊在綠島觀察到母蝠抱著幼蝠,顯示綠島族群足以繁殖。
2009年: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技正陳湘繁於龜山島首度發現狐蝠族群,數量達20隻。
2020年:於花蓮市發現穩定族群
花蓮市北濱國小校園是台灣狐蝠出沒地,花蓮縣政府4日在校內舉辦成果展,讓師生對台灣狐蝠有正確的認識。中央社記者張祈攝 110年11月4日
花蓮縣是台灣狐蝠分布地區之一,其中出沒地點包括花蓮市4所學校,縣府將這4所列為環境教育起點,4日在花蓮市北濱國小舉辦台灣狐蝠調查成果發表會。中央社記者張祈攝 110年11月4日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