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桃園龜山、蘆竹、八德、龍潭 龜崙社永、干、傅、柯四大家族 霄裡社頭目知母六蕭那英 南崁四社潘、袁、錢、李、夏、藍、田、何、林、陳等姓〔2010-05-17〕

已更新:2022年12月17日



榮民製藥研發經理永建龍說,每次自我介紹,永姓讓他解釋再三。(記者沈繼昌攝)



【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桃園龜山、蘆竹、八德、龍潭 龜崙社永、干、傅、柯四大家族 霄裡社頭目知母六蕭那英 南崁四社潘、袁、錢、李、夏、藍、田、何、林、陳等姓


姓永少見 幾乎源自龜山


自由時報/記者沈繼昌/中壢報導〔2010-05-17〕


桃園縣中壢巿的榮民製藥廠研發部經理永建龍,每次自我介紹時總是解釋再三,他姓

「永」不是姓「龍」。他說,全台永姓幾乎都源自桃園縣龜山鄉,約有2千餘人;唐代

文學家柳宗元被貶在永州,後來著作知名的永州八記,永州就是祖先的發源地之一。


全台子孫 約有2千餘人


永建龍說,從小到大,每次上學、工作發名片自我介紹時,總是要解釋再三,因為姓龍

者較多,姓永者鮮少,國字又可左右開弓來唸,所以很容易被誤唸成「龍建永」。


他說,父親曾告訴他,永姓先人早在清朝就已渡海來台,永姓其實最早是戰國時期楚國

統治下的「永國」。戰國時期楚國原本非常強盛,戰敗後子孫逃難避居中國各省,其中

一支聚集在中國四川、廣西一帶,永姓還是當時永國的國姓。


永建龍指,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當初被貶到永州當司馬,寫下著名的永州八記,紀錄柳

宗元遊歷永州的點點滴滴。


因為姓氏罕見,認識永建龍的親友,對他印象都很深刻。他說,全台永姓子孫約有2千

餘人,都住在桃園縣龜山鄉下社與頂社地區,在台灣如果碰到永姓子孫,幾乎都源自龜

山鄉。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圖片來源:中壢文史工作室(楓樹坑行腳—龜崙社藍姓人家)


「南崁四社」龜崙族人的平埔姓氏


文 / 張素玢


明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在台灣建立政權,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南崁地區屬天興縣。其後鄭軍在南崁港登陸,對南崁附近的番民用兵,趕走番人後,駐屯於今天南崁廟口一帶。明永曆三十六年(1682)鄭克塽遣其將陳絳守雞籠鎮撫番人,並在南崁地方設柵防守,闢有營盤田,今天南崁還留下「營盤」之地名。由於屯田兵及前來開墾的漢人日多,南崁一帶社民逐漸從漢俗、改漢姓(夏、藍、陳、干、林等),與屯田兵通婚,並攜手開墾南崁社域的田園,不過當時只有點狀的開墾。


南崁地區的平埔族群屬龜崙族,康熙五十一年(1712)的《重修台灣府志》將坑仔社、南崁社、龜崙社、霄裡社,通稱為「南崁四社」。


龜崙、南崁、坑仔三社各有幾個代表姓氏。根據日治時期戶籍調查簿所見,龜崙社平埔的姓氏有:永、干、傅、柯、潘、錢、陳、李、夏、袁等,其中永、干、傅、柯堪稱龜崙社的「四大家族」今天龜崙社後裔以永姓人丁最盛,柯姓極少,龜山鄉民或說柯姓絕後,但是戶籍資料仍有少數柯姓。至於龜崙干姓和南崁干姓從戶籍資料的記載看不出有血緣關係,但年代更往上溯卻也不無關係。


日治時期的土地申告書上,坑仔社頭目曾提出理由書,說明坑仔社頂社的一塊地,買自干遠行,後來捐給福德爺廟,契字上也曾見坑仔社通事為干添旺(咸豐九年)。到底干姓原居何社,是否曾遷居他社,無可信資料證明,干姓後裔也全無記憶。


從有詳細戶籍資料開始,永、干、傅的姻親關係最為密切。約在道光年間,永干密招傅清水,育有三子:永德坤、干太平、傅媽意,永德坤給永家抽丁,干太平給干家抽丁。永德坤之後三代都單傳而且早死,永家便靠三代的女性獨撐家業。日治末期,干、袁、錢、柯、夏、藍,人數已經不多,或許血緣太過接近是其生不繁的原因之一。龜崙社的藍姓、夏姓,有相當人數來自坑仔、南崁。


坑仔社的平埔姓氏有:藍、夏、何、林等。坑仔藍姓與一牆之隔的夏姓,清代便共居坑仔社底,但兩家卻不做親,據說很早以前也曾結為姻親,但幾次通婚,不是沒有子嗣,便是早夭,因此兩姓有互不通婚的共識。


南崁社主要姓氏有:干、潘、陳、藍、田、何、李等。藍姓後裔自稱和坑仔藍家同宗,可能最早來自坑仔;干家後裔則與龜山干家未曾往來,也不知彼此有任何關係。


圖片來源:中壢文史工作室(楓樹坑行腳—龜崙社頭目永媽龍故居)


霄裡社頭目知母六 漢名蕭那英


知母六,龜崙族霄裡社頭目兼通事,漢名蕭那英。為十股寮蕭家的開基祖。曾和開墾桃園的大戶薛奇隆合作開鑿霄裡大圳,加速霄裡地區的開墾。在《淡水廳志.卷三志二建置志/水利》中,紀載平埔族人與移墾漢人間的合作:「霄裏大圳,在桃澗堡,距廳北六十餘里。乾隆六年,業戶薛奇龍同通事知母六集佃所置。」


經過薛奇隆與知母六的努力之後,霄裡成為具有生產稻作的區域。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漢人進入霄裡地區開墾,以及平埔社本身的賦稅壓力,霄裡社原本掌握的土地大多流失。因此,知母六的後裔,第三代子孫蕭東盛選擇將部分族人帶往龍潭,重新發展。在龍潭發展的後裔,後來成為龍潭地方重要的大地主,同時負責桃園一帶的邊境屯防。這些歷程顯示蕭家在龍潭地區的發展與影響力。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4,693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