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生命科學副教授鄭竣亦,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技術,確認柯姓民眾所拾獲是龍涎香上品。(記者陳文嬋攝)
【漂浮的黃金】台灣本島海灘發現首例!淨灘拾獲龍涎香 專家鑑定認證上等真品
自由時報 /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2022-08-09〕
柯姓男子淨灘拾獲龍涎香,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副教授鄭竣亦檢測確認是質地上等的真品,也是所經手鑑定案中,台灣本島海灘發現首例。
北部柯姓男子從事資訊業,熱愛潛水及海洋生態,經常帶著妻小參與淨灘活動,今年2月底帶長子於北部海灘散步兼淨灘,發現1顆怪石順著海浪沖上岸邊,父子倆撿拾後走了一段路,驚訝聞到該石散發香氣。
他委託高雄大學生命科學副教授鄭竣亦檢測,獲悉是貨真價實的龍涎香相當開心,全家8月4日下午特地南下到校拜訪,由鄭竣亦開立鑑定書,柯男計畫收藏傳家,表明若有適當時機願意公開展覽,藉此鼓勵國人重視海廢議題,踴躍響應淨灘、維護海洋生態永續。
外界好奇在哪個海灘拾獲龍涎香?柯男向校方表示,不願透露在哪個海灘拾獲龍涎香,他想鼓勵民眾淨灘做環保,擔心透露在哪個海灘拾獲,將引起民眾一窩蜂跑去尋寶,反而製造更多污染,這是他所不樂見的。
鄭竣亦表示,該塊龍涎香為白色、鵝卵石狀外觀,重約146公克,湊近可嗅到特殊香味,他開發獨步全球龍涎香檢測技術,發現龍涎香素特有且強烈訊號,除了確認是質地上等的真品,也是所經手鑑定案中,台灣本島海灘發現首例。
鄭竣亦說,這是他經手數百件鑑定案中,極少數且上等真品,他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技術」,從NMR圖譜中發現「龍涎香素」專屬訊號,確定柯所拾獲的是真品無誤。
鄭竣亦指出,長期投入龍涎香研究十餘載,接受世界各地委託達數百件累積的數據資料,他開發獨步全球的NMR鑑定技術,相較坊間目測、焚燒、熱針鑽探等偏方,更能精準判斷真偽。
根據文獻資料,龍涎香是抹香鯨排泄物(糞便),也就是吞食烏賊、章魚等軟體動物,無法消化部位堆積腸道被分泌物包覆,形成蠟狀硬塊,收錄於《本草綱目》被視為珍貴藥材,西方則做為高級香水定香劑,俗稱「漂浮黃金」,數量稀少且價格高昂。
高雄大學生命科學副教授鄭竣亦,利用「核磁共振光譜(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 NMR)技術」確定柯姓民眾所拾獲的是龍涎香真品。高雄大學提供
關於龍涎香
龍涎香(英語:Ambergris),古稱阿末香、俺八兒香,在西方又稱灰琥珀,是一種外貌陰灰或黑色的固態臘狀可燃物質,從抹香鯨消化系統所產生。龍涎香有其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類似異丙醇的氣味)。現在它已經大部分為化學合成物取代,龍涎香歷史上主要用來當做香水的定香劑。漢代,漁民在海里撈到一些成品龍香,乾燥後能發出持久的香氣,點燃時更是香味四溢,於是被當著寶物貢獻給皇帝,在宮庭里用作香料,或作為藥物,並叫做「龍涎香」。而歐洲人把龍涎香叫做「琥珀香」,其中羅馬人叫做「撒克」,法國人叫做「黃色的香料」,英國人叫做「琥珀」。
事實上,深海中的巨烏賊正是抹香鯨的主要食物。烏賊的肉比較軟,但鳥喙狀的顎片和內骨骼卻難以消化,通常會殘留在胃中。曾經有人在一頭抹香鯨的胃中發現兩萬多個顎片。有種理論認為,這些不容易消化的物體,抹香鯨的腸道中會分泌一些物質包裹這些東西使其容易通過腸胃,時間久了,累積的分泌物導致體積越來越大,最終排出鯨的體外,這就是龍涎香的由來。 偶爾會有些難以消化的固體物質進入抹香鯨的腸道並隨著腸道的蠕動進入直腸,與糞便混合併使糞便結成半固體狀。因為抹香鯨的正常糞便是液態的,牠的肛門也不能排出固態的糞便,這些半固體狀會堵塞直腸,導致排便困難。為了使排便恢復暢通,只好加強了腸壁對糞便中水分的重吸收,使阻塞物體積縮小,並透過腸道蠕動使其表面變得光滑,形成糞石。這樣一來,液態的糞便就能通過阻塞物和直腸壁的空隙排出了。但阻塞物就像一個小水壩,截留了糞液帶來的新的固體物,於是糞石越裹越大,並在抹香鯨的腸道中經過細菌和各種酶的複雜加工,最終形成龍涎香。大約100頭抹香鯨中,只有一頭體內有龍涎香。雖然糞石本身對抹香鯨沒有太大的危害,但如果長得太大,就可能使腸壁破裂,最終導致抹香鯨的死亡。1914年,就有一位捕鯨人在抹香鯨腸道中發現過一塊重達455公斤的龍涎香。
目前人們發現的大部分龍涎香都是由抹香鯨產生的,但有些小抹香鯨(Kogia breviceps)的腸道中也會有龍涎香。還有記載,曾在北瓶鼻鯨(Hyperoodon ampullatus)和一些種類的鬚鯨體內也發現過類似龍涎香的物質。
由於每一塊龍涎香都經過不同的過程才排出抹香鯨體外,所以每一塊皆有它的特別香氣。龍涎香很輕像浮石,表面摸起來有種蠟般的質感。它們剛被排放出來時是黑色的,像糞便一樣,軟到可以揉成球。隨著時間過去發生氧化之後,它就會變成銀色。
龍涎香在唐代稱為阿末香,即來自阿拉伯語anbar。段成式《酉陽雜俎》「撥拔力國,在西南海中,不食五穀,食肉而已。常針牛畜脈,取血和乳生食。無衣服,唯腰下用羊皮掩之。其婦人潔白端正,國人自掠賣與外國商人,其價數倍。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
宋代稱為龍涎:《嶺外代答》 龍涎條:「大食西海多龍,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積而能堅。鮫人探之以為至寶。新者色白,稍久則紫,甚久則黑。因至番禺嘗見之,不薰不蕕,似浮石而輕也。人云龍涎有異香,或雲龍涎氣腥能發眾香,皆非也。龍涎於香本無損益,但能聚煙耳。和香而用真龍涎,焚之一銖,翠煙浮空,結而不散,座客可用一翦分煙縷。此其所以然者,蜃氣樓台之餘烈也」。龍涎香在宋代仍是高價奢侈品,在當時志怪小說夷堅志裡,就有仿製龍涎香以牟取暴利的記載,夷堅丁志卷九:"許道壽者,本建康道士。後還為民,居臨安太廟前,以鬻香為業。仿廣州造龍涎諸香,雖沉麝箋檀,亦大半作偽。其母寡居久,忽如妊娠,一產二物,身成小兒形而頭一為貓、一為鴉,惡而殺之。數日間母子皆死,時隆興元年。",此一故事,提到了商人在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市)販賣號稱廣州造的偽製龍涎香的情形,廣州在宋元時期即為中西海上貿易的主要大港之一(其他如泉州、明州等)。
宋代陳敬《陳氏香譜》:「葉庭珪云:龍涎出大食國,其龍多蟠伏於洋中之大石,臥而吐涎,涎浮水面,人見烏林上異禽翔集,眾魚游泳爭噆之,則殳取焉。」
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時曾訪問蘇門答臘北的龍涎嶼;此島以出產龍涎而得名;隨行通譯費信在《星槎勝覽》中有專章記述龍涎的採集和售價:「龍涎嶼:此嶼南立海中,浮艷海面,波擊雲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於上,交戲而遺涎沫,番人乃架獨木舟登此嶼,採取而歸。設遇風波,則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其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大泥。或大魚腹中剖出,若斗大圓珠,亦覺魚腥,間焚之,其發清香可愛。貨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官秤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准中國銅錢四萬九十文,尤其貴也。」
在阿拉伯中世紀文學名著天方夜譚裡,第五百六十夜辛巴達第六次的航海歷險中,描述了在一座不知名島上有座龍涎泉,蠟般的龍涎馨香四溢地流向大海,為鯨取食,隨即噴出而在海面上凝結成龍涎香。顯見作者雖然了解龍涎香和鯨的關係;但可能不明白其構成機制,又或者單純為故事增添神話色彩。
柯男淨灘拾獲龍涎香,被海浪沖上岸邊。(柯先生提供)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