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半島各史前遺址挖出不少石棺,也衍生許多傳說。(記者蔡宗憲翻攝)
恆春半島上6500年的「墾丁遺址」 發現70處史前遺址 挖出不少石棺和人類遺骨
〔自由時報 2019-03-04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
二○一七年動工的屏東鵝鑾鼻公園停車場及賣店改建工程,去年底因為挖到骸骨,工程依「文資法」喊停,根據墾管處多年來的委託調查,人類在此地區活動至少已有六千五百年以上,「遠古墾丁人」從目前鵝鑾鼻燈塔等周邊,一直到墾丁大街周邊都有,大多生活在海邊食用貝類維生。
從鵝鑾鼻到墾丁大街周邊都有遺跡
恆春半島的史前遺址,早在一九三○年就被日本學者在石牛溪畔發現「墾丁遺址」,也是台灣考古學研究第一個經由正式且具規模發掘的遺址;一九五六年省道台二十六線在鵝鑾鼻開路時挖出石棺(鵝鑾鼻第一史前遺址);一九八一年觀光局在鵝鑾鼻規劃礁林公園,鋪設石板步道時發現了鵝鑾鼻第二史前遺址。
墾管處一九八四年設立後,陸續進行兩次大規模調查,總共在恆春半島四鄉鎮登錄遺址計七十處,其中,鵝鑾鼻岬角周邊除了有高達四個文化相,最久達六千五百年歷史的「第一史前文化相」,也是半島上史前遺址最密集之處。
大多生活在海邊 食用貝類維生
墾管處資深解說員林瓊瑤表示,鵝鑾鼻地區屬隆起珊瑚礁地形,從整體環境看,當地礁岩背風隱閉,珊瑚礁岩縫間可見淡水伏流,是史前人類重要淡水來源;而海岸近在咫尺,便於拾貝捕魚,優質「生活機能」,因此成為遠古人類選擇的安身立命之所。
墾管處遊客中心展歷年考古成果
恆春半島大規模的遺址,因為鵝鑾鼻賣店工程重新引發外界好奇,也納悶為何沒有規劃作觀光資源。林瓊瑤認為,早年經濟開發大於一切,如今民眾觀念已經改變,遺址作為停車場或草坪等低度開發區也是選項之一,未來政府若有其他規劃,或許能讓這些珍貴遺址以不同的面貌重現,目前墾管處遊客中心有不少歷年的考古成果及物件,民眾能前往了解「遠古墾丁人」的生活。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墾丁遺址1930年就發現。(記者蔡宗憲翻攝)
鵝鑾鼻考古熱 靈媒:國境之南「古早」好多人不滿被打擾
〔自由時報 2019-03-05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2017年動工的鵝鑾鼻公園停車場及賣店改建工程,去年底因為挖到骸骨,工程依「文資法」喊停,原本深埋土中的遠古史跡,再次躍上現代舞台,不僅當地靈媒繪聲繪影「祂們不滿被打擾」,當地資深解說員也談到,當年探勘出70處遺址時,確實謠傳學者因驚動石棺發生意外,老一輩居民都對這些遺址相當敬畏,也因此發現國境之南「古早」住好多人。
鵝鑾鼻賣店工程去年底在基地挖到人類鎖骨、頭骨和石棺殘骸,屬於鵝鑾鼻第2遺址範圍,依文資法規定向縣府文資所報備後停工,但石棺勾起居民的早年考古記憶,更傳言附近小廟是因為曾有工程人員挖掘導致生病所蓋,當地日前更罕見為「史前人類」辦法會。
70處史前遺址停工 民疑「無形力量」阻擋
賣店工程周邊屬鵝鑾鼻第2遺址範圍,早在一九八○年代就作過地毯式調查,包括整個鵝鑾鼻公園停車場及內部步道,步道上甚至還有六千年歷史的「又一村」遺址,包括恆春半島其他史前遺址總共登錄遺址計70處,「挖到原知的遺址卻停工探勘一年」,也引發當地居民不解及議論是否有「無形力量影響」。
關於史前遺跡的傳說,還有30多年前,兩名探勘恆春半島遺址的學者,首次發現發現石棺後,一名突然發生重大車禍不治,另一人則莫名怪病辭世,也因此至西元兩千年墾管處才進行第二次的考古研究。
恆春半島的史前遺址,早在1930年就被日本學者在石牛溪畔發現「墾丁遺址」,也是台灣考古學研究第一個經由正式且具規模發掘的遺址,1956年,台26線在鵝鑾鼻開路時挖出石棺(鵝鑾鼻第一史前遺址);1981年觀光局在鵝鑾鼻規劃礁林公園,鋪設石板步道時發現了鵝鑾鼻第二史前遺址。
鵝鑾鼻史前遺址當年挖掘狀況。(記者蔡宗憲翻攝)
恆春半島「天龍國」現身 距今6500年
墾管處1984年設立後,陸續進行兩次大規模調查,總共在恆春半島四鄉鎮登錄遺址計70處,其中,鵝鑾鼻岬角周邊除了有高達四個文化相,最久達六千五百年歷史的「第一史前文化相」,也是半島上史前遺址最密集之處,堪稱當時恆春半島的「天龍國」。
墾管處資深解說員林瓊瑤表示,鵝鑾鼻地區屬隆起珊瑚礁地形,從整體環境看,當地礁岩背風隱閉,珊瑚礁岩縫間可見淡水伏流,是史前人類重要淡水來源;而海岸近在咫尺,便於拾貝捕魚,優質「生活機能」,因此成為遠古人類選擇的安身立命之所。
恆春半島大規模的遺址,如今因為鵝鑾鼻賣店工程重新引發外界好奇,也納悶為何沒有化作觀光資源,林瓊瑤等資深解說員則認為,早年經濟開發大於一切,如今民眾思維或許有所不同,但如沒有專業保存設備及考古技術,遺址作為停車場或草坪等低度開發區也是選擇,未來政府有其他規劃,或許能讓這些珍貴遺址以不同的面貌重現,目前墾管處遊客中心有不少當年學者研究的考古成果及物件,民眾都能前往了解「遠古墾丁人」的生活。
搶救鵝鑾鼻遠古遺跡 墾管處:學者擬千萬預算計劃
對於史前遺跡的諸多鄉野傳言,墾管處表示,解說員們前往山區或石板屋等遺跡解說時,也會抱持敬畏的心情默禱才進入,但許多關於石棺及遺跡的傳言都可能只是巧合,不必過度揣測,至於賣店遺跡的鑽探,目前已經請學者擬定耗資千萬的「搶救挖掘計畫」,送文資所審議後,最快五月份就會挖掘,停工時程不會延後。
鵝鑾鼻賣店工程掀起恆春半島史前遺址討論。(記者蔡宗憲攝)
新聞稿來源 自由時報(記者蔡宗憲攝)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