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花蓮吉安太魯閣族「感恩祭」 長老憂傳統文化流失 讓年輕人體驗祖先的生活〔2015-09-06〕

已更新:2021年6月28日



搗米比賽男人掄起木杵用力舂米,吉安鄉長黃馨(中)看得興味盎然。(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吉安太魯閣族「感恩祭」 長老憂傳統文化流失 讓年輕人體驗祖先的生活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2015-09-06〕


花蓮縣吉安鄉的四個太魯閣族部落族人,昨聯合舉辦年度最大的祭典Mgay Bari(感恩祭),一早部落除以豐盛祭品祭天謝神,族中少年男女難得換上傳統服裝,學習做陷阱、織布,傳承傳統文化!


感恩祭由祭司帶著族人,以傳統的祈福儀式揭幕,準備了小米、香蕉、南瓜、柚子、生薑、芋頭、木瓜、檳榔、花生及米酒等祭品感謝天神,還以祭典賜福後的豬肉、豬血,把血液塗在勇士的矛尖,象徵矛上帶有獵物的血,感謝祖靈降福帶來好運及勇氣,狩獵滿載而歸!


長老邱木生說,感恩祭是太魯閣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祭典,祭典前男人要上山打獵,婦女在家釀酒、織布、搗米準備祭祀,男人帶著滿載的獵物回到部落後,就是Mgay Bari感恩祭,會連續舉辦三天。


他說,早期的太魯閣族是狩獵民族,男人打獵、女人種農作物、織布,獵人的便當就是竹筒飯,打到獵物放在背簍背負下山,房屋也都自己興建,製作山豬、山羌陷阱更是必備的技能。


織布老師朱秀玲(左)示範傳統織布。(記者花孟璟攝)


特別安排年輕人 體驗祖先生活


邱木生說,傳統文化有流失的危機,所以感恩祭中特別透過活動讓年輕人「體驗」祖先的生活,包括做竹筒飯、剝玉米、搗米、做陷阱、鋸木頭、織布等,希望讓三歲小朋友到八十歲的耆老,都可以熱烈參與,達到傳承的目的。


只是體驗活動仍偏「趣味競賽」,參加竹筒飯比賽的五十三歲媽媽胡阿麗說,要比賽誰做的速度快,結果好幾次米撒出來了,雖然完成的不多,但「用心做」的竹筒飯就很好吃;現場也有織布老師朱秀玲示範傳統織布。


吉安鄉福興、慶豐、南華及干城四個村都有太魯閣族聚落,人口約二千八百人,其中干城村「博愛新村」,是七十九年歐菲莉颱風在秀林鄉銅門村造成土石流,帶走多條人命之後,部分原居銅門的族人搬到干城居住。


吉安鄉太魯閣族舉辦感恩祭,祭司、耆老們準備豐盛祭品,感謝祖靈賜予過去一年的豐收。(記者花孟璟攝)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6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