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國小的大員市鎮考古發掘現場。圖/台南市府提供
400年前台灣第一城「大員市鎮」 遺址挖出來了(安平石門國小) 劉益昌:申請列入世界文化資產
人間福報 / 記者羅智華 / 台南報導〔2020-02-06〕
400年前台灣第一城 挖出來了
歷經兩年不眠不休的挖掘工作,台灣第一城遺址終於重現世人眼前!為找尋大航海時代下的台南建城軌跡,成功大學考古團隊與市府合作,展開荷蘭人於十七世紀來台建造大員市鎮的研究計畫,發掘出興建於四百年前的市鎮邊界,堪稱是考古研究里程碑。成大考古所所長劉益昌表示,這不僅是台灣最早建造的古老市鎮,更是首度被挖掘出來,未來計畫向聯合國申請登錄世界文化資產。
西元一六二四年,飄洋渡海的荷蘭人在台南安平設立貿易據點,不僅打造了昔日被稱為熱蘭遮城的安平古堡,更興建了台灣最早的城鎮「大員市鎮」,開啟了台灣進入世界貿易體系的歷史契機。為進一步了解這段重要發展史,成大團隊從二○一八年起投入為期六年的「熱蘭遮城四百年」研究計畫,希望透過考古挖掘來找出當年的台灣第一城遺址,讓深具時代意義的歷史古蹟能重見天日。
抽絲剝繭 比對古今地圖
要在今日建築物眾多、人口密集的安平區找到四百年前的遺址談何容易?被視為是台灣考古界第一把交椅的劉益昌說,團隊一開始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要從哪裡找起,為縮小挖掘範疇,團隊靠著「抽絲剝繭」的功夫,慢慢比對古今地圖,從《一六四三年熱蘭遮市地籍登記簿》等文獻資料以及套圖測繪等方式,一步步找出考古範圍,再挨家挨戶拜託居民讓團隊進入屋內探查、研究。
劉益昌表示,團隊從荷蘭時期的古地圖發現,現今的台南石門國小正好就是位於四百年前的海陸交界處,因此團隊決定以石門國小與安平劍獅埕為主軸進行考古挖掘,從地層中仔細尋找歷史的堆疊脈絡與出土遺跡。
考古團隊在校園的南、北兩側展開挖掘工作,結果在北側挖掘出清代磚造結構,再繼續向下挖,則發現疑似大水氾濫沖積以及水相沉積的地層,恰巧與海岸線附近的地層類型相類似,經過分析比對後,研判這就是海岸線位置。換句話說,團隊所挖掘出的這面磚牆結構就是四百年前的大員市鎮邊界。
劉益昌說,這個挖掘結果讓團隊相當興奮,這亦意味著當年的台灣第一城遺址終於首度展現在眾人面前,也期待未來能申請列入世界文化資產。談及下一步的計畫,他表示接下來團隊將整合海內外荷蘭時期台南相關的研究與文獻,透過跨域調查與探勘,來揭開更多關於這段時期的歷史面紗。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成大考古團隊比照荷蘭時期地圖與文獻資料,在原大員市鎮南端及東側進行三處考古試掘。(記者劉婉君翻攝)
台南安平》大員市鎮考古 石門國小北側探出海岸線
自由時報 /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2020-02-06〕
西元一六二四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建造熱蘭遮城,在迎接台南四百年前夕,市府與成功大學合作,調查大員市鎮遺跡與海岸線,探尋大航海時代下的台南,在今石門國小北側發現疑似大水氾濫沖積及水相沉積地層,可能就是海岸線位置。考古團隊發現,地下所有文化層保存良好,「台灣在十七世紀成為世界貿易體系最重要基地的現狀,其實是被埋在地底下。」計畫向聯合國申請跨域無國界文化遺產。
土壤樣本送驗 確認海岸沉積物
成大自兩年前開始執行為期六年的「熱蘭遮城四百年」研究計畫,考古所依據《一六四三年熱蘭遮新地籍登記簿》等文獻資料,去年在原大員市鎮南端(今劍獅埕園區),以及東側當時海陸交界處(今石門國小)進行三處探坑發掘,於國小北側發現荷蘭時期、清代磚造結構層層堆疊,以及水相沉積的地層,考古所長劉益昌表示,經成大土木系教授李德河分析從水相堆積取得的土壤樣本,已確認為海岸沉積物。
國小南側 發現荷填海造地基礎
國小南側的探坑雖僅保留少部分的堆積地層,但也發現到清代早期的溝渠遺跡及部分房屋基礎的遺留,可以看到早期荷蘭人填海造地時,先鋪上廿公分的土後,再將磚塊打碎當做級配,為過去文獻並未提到的常民生活智慧。
劍獅埕園區在荷蘭時期已有街屋的街廓,後為清代水師五館之一「金門館」的地點,考古發掘看見連續磚造基礎與鋪面,出土文化均以十七、十八世紀瓷器為主,可能是金門館的建築遺構。
考古隊振奮 陸續復原熱蘭遮城
劉益昌表示,考古發掘結果與地圖、文獻比對出來的基本上是一樣的,說明整個舊大員市鎮下面所有的地層都還在,有可能透過考古發掘、文獻比對及其他科研究,將資料全部整理出來,秋天時將再尋找適合的地點,進一步展開較大面積的發掘,期盼未來也能比照日本修復平戶、長崎出島的荷蘭商館模式,復原一部分熱蘭遮城、大員市鎮,讓民眾真切感受四百年前台灣在世界貿易的重要地位,了解現在台灣性格特質的形成與發展,也告訴全世界,台南在十七世紀是世界最重要的城市。
盼向聯合國申請無國界文化遺產
劉益昌昨天與成大校長蘇慧貞、市長黃偉哲一同發表目前的試掘成果,劉益昌說,東印度公司是十六、十七世紀開始影響全世界的準國家形態商業機構,相信考古調查的結果將引起荷蘭、比利時的注意,希望透過荷蘭、比利時、島嶼東南亞、日本平戶、長崎等連結。地下所有文化層保存良好,「台灣在十七世紀成為世界貿易體系最重要基地的現狀,其實是被埋在地底下。」計畫向聯合國申請跨域無國界文化遺產。
考古團隊在安平石門國小北側發現荷蘭時期、清代磚造結構層層堆疊,以及水相沉積的地層。(記者劉婉君攝)
台南大員市鎮邊界出土 文資處:這只是開始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020-02-05〕
成功大學調查台南市安平區熱蘭遮城及大員市鎮,在石門國小發現清代磚造結構,印證荷據大員市鎮的邊界;台南市文資處長林喬彬今天表示,這只是開始,還需要時間累積這項調查。
台南市政府和成大去年6月聯手啟動安平區熱蘭遮城及大員市鎮的調查,調查團隊在石門國小北側探溝發現一處清代磚造結構,印證荷據時期大員市鎮的邊界位址;當時的大員市鎮在熱蘭遮城外,大員市鎮地籍圖的丈量,就是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徵稅用的。
主導調查計畫的成大考古學研究所長劉益昌,對大員市鎮邊界遺址出土也相當興奮,他期待在成功挖掘出400年前大員市鎮後,台灣能有機會透過荷蘭等國家向聯合國申請跨域無國界的世界文化遺產,畢竟這是17世紀大航海時代荷蘭東印度公司走過的痕跡。
劉益昌表示,荷蘭東印度公司是歷史上少見的準國家型態商業機構,在大航海時代從南非、東南亞一路經過台灣發展到日本,且將台灣透過貿易帶向國際舞台,台灣貿易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林喬彬則說,大員市鎮邊界位址的出土,對熱蘭遮城及大員市鎮的調查只是個開始,未來還需要時間累積,才能呈現當時大員市鎮的規劃及街廓風貌等資訊。
至於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林喬彬表示,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要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有相當的難度,這是政治上的現實問題。
台南荷據建築始於1624年,最著名的是安平區熱蘭遮城(現址安平古堡)及中西區普羅民遮城(現址赤崁樓),讓台南和台灣開始被納入世界經濟體系。
台南市政府與成大合作展開大員市鎮考古發掘。(記者劉婉君攝)
從古地圖可以了解,大員市鎮四百年來和如今安平老街區規模,未曾有大幅度變更。(記者林雪娟攝)
大員市鎮遺構 與荷蘭共同提出申請世界文化資產
中華新聞雲 /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將於二0二四年建城四百週年,文化局和成大合作進行大員市鎮調查研究,昨日市長黃偉哲和成大校長蘇慧貞共同前往位於石門國小校園內的試掘坑會勘;成大考古所所長劉益昌強調,挖掘出荷領時代大員市鎮城牆,屬於重大發現,希望能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有關的城市、國家共同合作,共同申請跨域無國界的世界文化資產。
一六二四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台建造熱蘭遮城,台南和台灣開始納入世界經濟體系,台灣開發至今即將四百年,去年六月起,文化局和成大進行大員市鎮相關調研,透過史料、套圖測繪與考古發掘三面向,探詢大航海時代下的台南。
先由成大建築系助理教授黃恩宇的套圖與測繪成果為基礎,再由劉益昌率領成大考古學研究所團隊於石門國小、安平劍獅埕(清代金門館舊址),分別進行考古試掘,進行地層中的堆疊脈絡與出土遺物。
昨日調研、初步考古結果展現在世人眼前。劉益昌表示,根據挖掘成果,於石門國小北側(大員市鎮北側緣)探溝發現一處荷蘭磚造結構,上面有清代碑文基座,下方則有疑似大水氾濫沖積及水相沉積的地層,經成大土木系教授李德河檢測,和海岸線附近地層類型相似,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文化底蘊豐厚,不僅是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眾神之都,更是掘地三尺有古蹟的文化古都,此次挖掘出來的遺構就是最佳見證。劍獅城、石門國小操場的試掘坑為安全起見,已經回填,黃偉哲希望該坑能夠保留,考慮不回填進行現況保存,希望讓後代子孫看到過去台南的歷史原貌。
市府也支持該項計畫,希望繼續試掘,找出更多印證史料。劉益昌說,這項出土史料,相信國際同感振奮,除企望台南能如日本平戶、長崎,復原荷蘭商館,因我國非聯合國會員,希望也能結合其他國家、城市,以荷蘭東印度公司為基礎,從歐洲、南非、東南亞、台灣至日本為一體脈絡,申請跨域無國界的世界文化資產。
市長黃偉哲昨日前往石門國小視察大員市鎮現地試掘調查研究成果。 (記者林雪娟攝)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