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5千年「史前碗公」首度亮相!十三行展出古代南島飲食文化 「巴圖」毛利人家族的傳世之寶〔2022-03-14〕

已更新:2022年3月15日



「南島食代—古代南島飲食文化特展」,首度展出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大坌坑文化大碗公。(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5千年「史前碗公」首度亮相!十三行展出古代南島飲食文化 「巴圖」毛利人家族的傳世之寶


自由時報 / 記者林欣漢/新北報導〔2022-03-14〕


台灣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也是專家學者們公認的發源地,以八里區觀音山麓「大坌坑考古遺址」命名的「大坌坑文化」更被視為南島語族的祖先型文化。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至9月25日推出「南島食代—古代南島飲食文化特展」,首度展出具有5千年歷史,北台灣少見的大坌坑文化「碗公」,透過史前「食器」認識南島先民的生活智慧。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距今5千多年前有批外來移民跨越海峽從淡水河口登陸,帶來農耕知識與精湛的製陶技術,這群被稱為「大坌坑文化人」的先民,徹底改變了台灣島上的文化面貌。特展展出的這件「碗公」就是出土於淡水區水碓尾考古遺址的大坌坑文化陶缽,口緣上頭有細緻的刻劃紋,主體部分則布滿粗繩紋,呈現質樸的美感,顯示在新石器時早期,人們在滿足「吃得飽」的需求之外,還有閒情逸致製作風格器物,展現獨特的生活美學。


太平洋地區廣泛使用的 「巴圖」毛利人家族的傳世之寶


除了吃飯用的「食器」,南島食代特展也展出多件取得食材必須用到的「石器」,不但有農耕用的石鋤與石斧、打獵用的石簇以及捕魚用的槍頭,最特別的是其中一件出土於軍功寮考古遺址的「巴圖」型石器。


十三行博物館說明,「巴圖」在太平洋許多地區都被廣泛使用,一般呈扁平的長條形,一端為圓弧形刃部,另一端為柄。除了作為農耕用具,也是毛利人的禦敵武器,更被當作是家族的傳世之寶,具有神聖的宗教意涵。


十三行博物館館長柏麗梅表示,從考古出土遺物高度的相似性可以看出,台灣原住民族與東南亞、大洋洲的南島語族朋友,在千百年前都是一家人,來逛特展時可以細細發掘彼此連結的線索。


「南島食代—古代南島飲食文化特展」展出的「巴圖」型石器,在許多太平洋地區被視為重要的器物。(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至9月25日推出「南島食代—古代南島飲食文化特展」,透過史前「食器」認識南島先民的生活智慧。(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1,47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