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如果不復辦,怕對不起祖先」習俗中斷150多年 奇立板社族人「海祭」重現宜蘭海岸 重振噶瑪蘭族文化〔2019-07-05〕

已更新:2021年6月29日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及頭目頭飾,為海祭、豐年祭做足準備。(記者張議晨攝)



「如果不復辦,怕對不起祖先」習俗中斷150多年 奇立板社族人「海祭」重現宜蘭海岸 重振噶瑪蘭族文化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2019-07-05〕


宜蘭噶瑪蘭族在漢人入蘭開墾後,部分族人被迫南遷花東,留在宜蘭的族人則與漢人同化;最近宜蘭壯圍奇立板社族人,要在7月13、14日舉辦海祭、豐年祭,讓暌違150年未辦的歲時祭儀,重現蘭陽平原,宣示他們重振噶瑪蘭族文化的決心。


噶瑪蘭族濱海而居,宜蘭舊地名就是取自該族;但漢人200多年前進入宜蘭開墾後,部分噶瑪蘭族人遷往花蓮、台東一帶,族人在外地顛沛流離數百年年。


未南遷的噶瑪蘭族人,散居宜蘭各鄉鎮,隨時間推移,幾乎都已漢化,用漢姓隱身漢人聚落,說著一口流利台語,幾乎與漢人無異。


但隨部落老一輩族人凋零,中生代憂心族群文化就此消失,最近位於壯圍部後社區奇立板族人,先成立噶瑪蘭族發展協會,作為族群文化復甦的起頭,經多次籌備、討論,今年恢復睽違150多年未辦的傳統祭儀。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為13、14日的祭典活動祭祖祈福。(記者張議晨攝)


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玉峰說,宜蘭噶瑪蘭族漢化已久,很多傳統習俗幾乎已經消失。為了復辦海祭、豐年祭,他們遠到花蓮豐濱新社求教,將古調、舞蹈及祭祀傳統帶回宜蘭。


今年5月以來,奇立板社族人陸續展開儀式祭典的準備,包含古調的傳唱練習、傳統舞蹈的教學等,每晚固定在社區登場,為13、14日活動預作準備;今部落91歲頭目潘英才,也用傳統儀式祭祖,祈求活動順利。


「如果不復辦,怕對不起祖先」潘英才說,噶瑪蘭族百年來四散全台各地,僅花蓮一帶的族人,每年循傳統舉辦祭典儀式;儀式對原住民有珍貴意義,經由花蓮族人的鼓勵,及年輕族人的投入,儀式才有辦法重見於宜蘭土地。


祖父是奇立板社族人、慈濟大學助理教授潘朝成說,奇立板社擁有超過400年歷史,從漢人入蘭前至今天,部落仍存在於壯圍濱海一帶;恢復祭典要讓其他族人及宜蘭人知道,原來噶瑪蘭人並未離開,也是讓年輕一輩族人,認識屬於自己的歷史。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為13、14日的祭典活動祭祖祈福。(記者張議晨攝)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及頭目頭飾,為海祭、豐年祭做足準備。(記者張議晨攝)


宜蘭壯圍奇立板社的噶瑪蘭族人,近日勤練傳統古調,為海祭、豐年祭活動預作準備。(記者張議晨攝)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92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