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族人都姆恩.馬邵打破傳統性別束縛,以女兒的角色承接下亡父的藤編技藝,證明自己不只是名「織女」,也能扛起承載父親手藝的傳統背簍。(記者王峻祺攝)
「藤編當下宛如看見父親!」太魯閣族「織女」 傳續亡父藤編技藝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2017-12-14〕
太魯閣族傳統「藤編」,向來都是男性的工作,都姆恩.馬邵在父親馬邵.阿信過世後,為了重溫「和爸爸在一起的感覺」,打破傳統性別束縛,以女兒的角色,憑著零碎記憶重現爸爸的藤編技藝,過程雖遭質疑,但當雙手布滿被藤皮磨出的厚繭的那一刻,終於獲得族人肯定,證明自己不只是名「織女」,也能扛起承載父親手藝的傳統背簍。
台灣黃藤是原住民重要的民族植物,太魯閣族人除了食用黃藤,也會將成熟的莖,經煙燻、乾燥除蟲後,作為建材或編織成生活器物,在進行藤編工藝前,還必須自源頭採藤開始,歷經剖藤等繁瑣的前置作業。
居住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大同部落的都姆恩.馬邵,父親馬邵.阿信是當地著名的藤編工藝師,但傳統藤編「傳男不傳女」,只生女兒的馬邵只能讓女兒跟在旁邊「看」,並未真正傳授藤編技藝。
5年前馬邵.阿信過世,都姆恩不願父親的技藝就此失傳,拼湊起零碎記憶,陸續編出父親做過的器物,縱使雙手布滿厚繭及被利刃劃過的疤痕,甚至一度遭族人質疑藤編實力,仍咬著牙堅持採用生長在海拔上千公尺高的部落「原生藤」,重現最傳統的藤編工法。
都姆恩說,爸爸以藤編為一生志向,總不能讓工藝就此中斷,心疼父親不願逾越傳統規範,才會不斷叮嚀她在一旁「仔細看」,就是期望女兒有朝一日也能承接下這項傳統文化,帶領大家了解藤的生長及山林對族人的意義。
「藤編當下宛如看見父親!」都姆恩說,女性教藤編必然引來質疑,但堅持下去的力量依舊來自父親,唯有做藤編時才會感受到和爸爸在一起的感覺,重拾「那段溫暖回憶」,如今她不僅是名「織女」,也能扛起承載父親工法的黃藤背簍,讓在彩虹橋另一端的他感到欣慰!
太魯閣族人除了食用黃藤,也會將成熟的莖經煙燻、乾燥除蟲後,作為建材或編織成籃子、背簍等生活器物。(記者王峻祺攝)
都姆恩.馬邵薪傳父親的藤編工藝後,為了推廣原住民藤編,還特別製作縮小版的畚箕及背簍,讓民眾能更了解藤的生長及山林對太魯閣族人的意義。(記者王峻祺攝)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