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三疊紀中期最大的動物】頭比人還大!2.4億年前巨大魚龍化石出土 跟抹香鯨一樣大隻 體型約有17公尺 〔2021-12-26〕

已更新:2022年12月12日



考古學家在距今約2.4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地層中發現新型巨大魚龍化石,光是其頭骨就達近2公尺。(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



【三疊紀中期最大的動物】頭比人還大!2.4億年前巨大魚龍化石出土 跟抹香鯨一樣大隻 體型約有17公尺


自由時報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21-12-26〕


美國內華達州近日發現史前巨大魚龍,考古學家在距今約2.4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地層中發現新型巨大魚龍化石,光是其頭骨就達近2公尺,估計體型約有17公尺左右,是當時最大的動物。


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刊登最新考古研究,在美國美國內華達州發現巨大魚龍化石,這化石屬於「杯椎魚龍屬(Cymbospondylus)」的魚龍,是三疊紀海域的大型海洋生物,其特點是背部沒有背鰭,尾巴有長的下鰭,同時擁有延長的口鼻部,這個最新出土的化石頭骨就達2公尺,估計體型約有17公尺左右,是中三疊紀最大的生物。


這支新型於隆被命名為「Yangorum」,緣由來自於挖掘調查工作者的名字,而這個最新發現顯示,最早魚龍近親出現僅過250萬年,就進化到17公尺的巨大體型,顯示二疊紀大滅絕後的過程中魚龍這種海洋爬行生物進行更快速的體型擴張。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魚龍最早出現於約2.4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圖/翻攝自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


2.4億年前巨大魚龍化石曝!光「頭骨」就比成年人還大


中時新聞網 / 網推李珮妘〔2021-12-24〕


考古學家在美國內華達州的地質層中挖出2.4億年前(三疊紀中期)的巨大魚龍化石,包括魚龍的頭骨和前腿化石陸續出土,並且被歸類為新物種。團隊今(24日)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發布,據悉,這隻魚龍光是頭骨化石就達到189公分,比一般成年人還大,是當時最大的四肢動物,體型與現代的抹香鯨差不多。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大約2.46億年前,一隻身長17.7公尺、重約44.7噸的巨型爬行動物,在內華達州的海洋中徘徊。該化石被歸類為「杯椎魚龍屬(Cymbospondylus)」的新種「Yangorum」,其命名來自於挖掘調查工作者的名字。


波恩大學古生物學家指出,這種「杯椎魚龍」生物可能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個巨大生物,並於奧古斯塔山脈(Augusta Mountains)的岩層中所發現。


魚龍目是一種外形類似魚類和海豚的大型海生爬行動物,牠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消失。


根據最新發現的物種年齡,魚龍似乎只用了300萬年就進化到如此龐大的體型,而且牠們比鯨魚游得更快。而從魚龍三角形的頭骨形狀和尖尖的牙齒可以判定,是以魚類和菊石等生物為主食,或是捕食其他較小的魚龍。


事實上,C. youngorum的部分化石殘骸早在1998年就在奧古斯塔山脈出土,2011年9月,研究人員又在岩石中挖掘出一個保存良好的大型頭骨、前肢和胸骨化石。隨著研究的完成,C. youngorum已進入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展示,其研究結果也全數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上。


照片說明:布氏杯椎魚龍的化石


關於杯椎魚龍


杯椎魚龍屬(屬名:Cymbospondylus)是魚龍類的一個基群,生存於三疊紀中晚期,身形修長,體型因物種而異,但整體而言是中至大型的魚龍,最大的物種全長可能超過17公尺。化石發現於美國西部、德國南部、瑞士、義大利北部,以及斯匹茲卑爾根島。杯椎魚龍屬一度被認為屬於薩斯特魚龍科,晚近的研究則顯示其比薩斯特魚龍科更原始。


杯椎魚龍的化石已在德國與內華達州發現,第一個種是由約瑟夫·萊迪(Joseph Leidy)在1868年所命名。直到20世紀初才發現第一個完整化石。據稱,早年曾有內華達州銀礦工人將杯椎魚龍化石當作木板使用,杯椎魚龍目前是內華達州的州化石。


儘管較為原始,杯椎魚龍是最長的魚龍類之一,化石顯示身長約6-10公尺。杯椎魚龍是最不像魚類的魚龍類之一,背部沒有背鰭,尾巴有長的下鰭。牠們擁有延長的口鼻部,類似其他魚龍類。


儘管杯椎魚龍的體型大,牠們無法威脅到同時代的其他海生爬行動物,例如幻龍。杯椎魚龍的頭部長約1公尺,頜部大,具有多排小型牙齒,無法咬住、固定住大型動物。杯椎魚龍的小型牙齒,可能用來咬住、固定小到中型獵物,例如:小型魚類、箭石、頭足類、菊石。杯椎魚龍的長尾部,適合用來游泳,可使杯椎魚龍以快速度衝進魚群捕食。


成年杯椎魚龍可能將許多時間潛水在深海捕食魚類,只有在生產、捕食特定食物來源時游泳到淺水地區。如同其他魚龍類,杯椎魚龍可能直接產下幼體,因為牠們的體型無法到海岸產蛋。在這種狀況下,可能只有少數個體可以生長到成年個體。


杯椎魚龍尾部為鰻魚狀,接近身長的一半,結構是比較原始的,牠們可能以原始的游泳方式前進。杯椎魚龍可能藉由擺動牠們的身體來前進,類似現代海蛇。杯椎魚龍的鰭狀肢可能當作在水中的穩定器,並減緩牠們的游泳速度。


杯椎魚龍出現於BBC的電視節目《海底霸王》(Sea Monsters)。牠們被描述成三疊紀海域的頂級掠食者。在節目中,奈吉爾·馬文與一隻杯椎魚龍正面交鋒,並以電擊槍將其驅趕走。


在BBC出版的《The Complete Guide to Prehistoric Life》,錯誤地將杯椎魚龍描述為最大型的魚龍類,實際上應該是薩斯特魚龍。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1,507 次查看0 則留言

Yorumla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