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南島文化復振】布農族佳心舊社家屋落成 重現傳統石板屋建築工法〔2018-12-03〕

已更新:2021年6月27日



布農族的傳統石板屋,屋頂鋪設石板,建築技法精細。(圖由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南島文化復振】布農族佳心舊社家屋落成 重現傳統石板屋建築工法


自由時報/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2018-12-03〕


花蓮縣卓溪鄉拉庫拉庫溪流域,百年前曾是東部布農族人狩獵游耕的祖居地,其中一處遺落在荒煙蔓草中的佳心舊社,留存一座家屋遺跡,經文化部、花蓮縣政府、台東大學及族人的研究修復,完整復振傳統石板屋,重現昔日建築工法,代理縣長蔡碧仲等人今上山參與家屋落成祭儀,見證舊部落的珍貴歷史地貌。


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族家屋位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代理縣長蔡碧仲、縣府文化局長陳淑美等一行20多人,今早自卓溪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入山,徒步走約5公里路程後,抵達隱身在山林間的家屋原址。


文化局表示,甫落成的傳統家屋,並非是新蓋的石板屋,而是在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這棟傳統石板屋建築面積為43.19平方公尺,修復前的家屋遺跡,僅餘3面傾圮的石牆、屋內2個三石灶、室內葬及幾塊鋪在地上的大石板等遺構。


文化局指出,為復振布農族石板屋的技藝和知識,委託台東大學在卓溪鄉招募Istasipal家族和鄉內布農族人組成20人工班,透過舉辦營建技術傳習工作坊、口述歷史、田野調查和文獻分析,尋回佚失的布農族傳統石板屋營建技術,重現昔日家屋樣貌,


文化局長陳淑美說,布農族石板屋有其獨特技法,由一組完整木結構、屋頂鋪設石板及四面疊石牆所構成,屋內備有小米倉、三石灶和隔間的臥房等,屋外前庭則會鋪設石板,屋後和兩側建置排水系統等,每個工項都有精細的建築技法和相應的複雜知識系統。


她強調,此次計畫不只修復石板屋,也整理家屋周邊的2塊耕地及採用生態工法和布農族人的方式手作步道,逐步再現佳心舊部落的文化、社會與歷史地景,並同步紀錄相應的儀式和祭儀,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屋除是復振布農族石板屋文化與建築工法的新起點,更是具時代意義的里程碑。


蔡碧仲說,感謝各單位全力朝向達成「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目標推進,造就官、學、民三方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良好範例,期許整體3年期計畫所累積的寶貴經驗,有助台灣原住民族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與傳習工作。


布農族石板屋有其獨特技法,由一組完整木結構、屋頂鋪設石板及四面疊石牆所構成,屋內備有小米倉、三石灶和隔間的臥房等,屋外前庭則會鋪設石板,屋後和兩側建置排水系統等,每個工項都有精細的建築技法和相應的複雜知識系統。 (圖由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花蓮縣卓溪鄉拉庫拉庫溪流域,百年前曾是東部布農族人狩獵游耕的祖居地,其中一處遺落在荒煙蔓草中的佳心舊社,留存一座家屋遺跡,經文化部、花蓮縣政府、台東大學及族人的研究修復,完整復振傳統石板屋。(圖由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甫落成的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族家屋,位在玉山國家公園境內,並非是新蓋的石板屋,而是在家屋原址、依布農族傳統家屋形制與構法進行修復,建築面積為43.19平方公尺。(圖由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族家屋今落成,花蓮縣代理縣長蔡碧仲、縣府文化局長陳淑美等一行20多人,今早自卓溪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入山,將徒步走約5公里路程後,才能抵達隱身在山林間的家屋原址。(圖由花蓮縣政府提供)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25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