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古生物化石寶庫】左鎮菜寮溪除了左鎮人之外 還有早坂犀牛、猛獁象、台灣虎、金絲猴、四不像鹿、古黑熊、古水牛、馬、豪豬、鱷魚等萬年化石文化財

已更新:2022年12月12日





【台灣古生物化石寶庫】左鎮菜寮溪除了左鎮人之外 還有早坂犀牛、猛獁象、台灣虎、金絲猴、四不像鹿、古黑熊、古水牛、馬、豪豬、鱷魚等萬年化石文化財


文 / 台南左鎮化石園區 數位典藏


台南左鎮菜寮溪化石出土區是陸相脊椎動物化石出土的重鎮,新化丘陵椎脊動物化石,大多能在菜寮溪的三重溪河床(或臭屈河床)中找到,除了左鎮人的頭骨和牙齒化石在此被拾獲外,特別是早坂中國犀的出土,更成為重要事件。


左鎮菜寮溪三重溪河床化石出土區


1971年,化石愛好者潘常武先生從兩名學生的手上拿到犀牛牙齒,循線找到了犀牛化石在臭屈的露頭,經由臺日學者與臺灣省立博物館團隊的合作,完成挖掘出土的工作,為紀念日治時期在臺北帝大地質學教室任教的早坂一郎,將中國犀牛化石命名為「早坂中國犀牛亞種」,後經兩次組裝,以印度犀為參考,終於復原成如今日的面貌。早坂中國犀生存在約距今90萬年前到45萬年前的帶刺雜林相環境中,死後被埋在菜寮溪三重溪露頭。該地層為二重溪層,以棕黃色砂岩和厚層灰色砂質泥岩交替,具有豐富的海相化石與半淡水相化石,顯示當時為淺灘的濱海相沉積環境。「左鎮動物群」的動物化石,多在溪床被發現,甚少直接從地層露頭中被採集,此次出土的早坂中國犀為原地埋藏,出土化石的完整度高達4成,是截至目前為止,臺灣脊椎動物化石發掘紀錄中,動員組織最具規模的一次發掘活動。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台南市長黃偉哲(左1)將向中央爭取,讓早坂中國犀牛化石返鄉典藏。(記者吳俊鋒攝)


爭取早坂犀牛回台南典藏 黃偉哲:盼中央高抬貴手


自由時報 /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2019-08-26〕


全國唯一化石主題園區的台南左鎮化石園區,5月中旬開幕以來,參觀人次已破23萬,1970年代於當地出土的早坂中國犀牛,原陳列在台灣博物館,也為此借展,專程「回娘家」展出,市長黃偉哲今天表示,將爭取回台南典藏,籲請中央高抬貴手,讓早坂犀牛可以光榮返鄉。


黃偉哲指出,早坂犀牛加上左鎮人的頭蓋骨等化石,在考古學上有重大的意義,當時沒有專業的保存空間,才會送到台灣博物館,如今化石園區已啟用,理應返還,希望中央能放手,可以順利回台南永久典藏。


黃偉哲強調,對於台博館而言,早坂犀牛可能僅是女王皇冠上其中的1顆珍珠,但在台南化石園區,卻等同於鎮館之寶,且更接地氣,意義非凡,會與立委郭國文全力爭取。


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早坂犀牛約有40萬至90萬年,當時記載出土40%,這次配合園區的開幕,向台博館借展3件組合式化石。


至於也在台博館的左鎮人頭蓋骨,葉澤山提到,約有3000年,當時出土6片,此次借展了4片,希望有機會與早坂犀牛一起返鄉典藏。


已啟用的左鎮化石園區,目前完成一期工程,規劃了5大展館,面積近9000平方公尺,開幕以來, 擁有高人氣,躍為台南的明星景點,在郭國文協助下,向文化部爭取到3300萬元的旗艦型計畫經費,要讓展示設施再升級。


文化局今天在園區宣布經費獲得補助的好消息,黃偉哲、郭國文都到場見證,這3300萬元將運用在「創造融入式互動五感體驗」、「古生物浮空投影與虛擬餵食」、「最佳化早坂中國犀AR模式」,以及年度特展「沉浸式劇場」等4大主軸,預計明年中完成。


郭國文認為,化石園區的館藏與研究能量豐沛,而虛擬實境與五感體驗在國外已是趨勢,他會再爭取更多經費,繼續升級,以利吸引人潮,帶動山區的觀光發展。



左鎮化石園區展示附近菜寮溪流域採集到的草原猛獁象化石,近來遊客的關注度提升。(南市文化局提供)


受哈佛研究「復活」牽動 台南左鎮猛獁象化石人氣遽升


自由時報 /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2021-10-18〕


根據外媒報導,哈佛醫學院研究團隊計畫復活已經滅絕的猛獁象,並設想未來能讓這些動物恢復其棲息地,引發全球關注,話題延燒,也讓台南左鎮化石園區典藏的草原猛獁象化石受到矚目,近來人氣遽升,成為自然教育的觀光新賣點。


左鎮化石園區所典藏的猛獁象化石,是從菜寮溪流域一帶採集的草原猛獁象臼齒與肢骨,還特地製作了縮小比例的模型一併展示,受到復活話題的牽動,近來成為遊客關注的焦點。


市政府文化局表示,草原猛獁象的體型略小於現代的亞洲象,肩高2至2.5公尺之間,體長約4公尺,體重則有2500到3500公斤。


文化局指出,草原猛獁象出現在距今40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從華北地區遷徙至台南的新化丘陵,距離菜寮溪不遠。


根據研究文獻,一般人熟知的猛獁象,包含分佈北美與西伯利亞的長毛猛獁象,以及曾經出現於華北地區、台灣南部草原猛獁象,還有生活在溫暖氣候的南方猛獁象、體型相對較小的侏儒猛獁象,加上最古老的非洲猛獁象等。


猛獁象約1萬年前陸續滅絕,原因推測可能是氣候變遷,或遭史前人類獵殺,現今地球上的象類家族,僅剩非洲象與亞洲象。


左鎮化石園區展示附近菜寮溪流域採集到的草原猛獁象化石,近來遊客的關注度提升。(南市文化局提供)


左鎮化石園區展示附近菜寮溪流域採集到的草原猛獁象化石,近來遊客的關注度提升。(南市文化局提供)



小五生菜寮溪撿到40萬年前台灣虎化石 國內發現的第一顆老虎臼齒化石


自由時報 / 記者蘇孟娟、林孟婷/綜合報導〔2006-09-05〕


挖到寶 捐贈科博館收藏


台中市育仁國小五年級學童許睿農七月參加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野外採集研習活動,在台南縣菜寮溪畔發現一顆閃亮的小石頭,沒想到經過檢驗,居然是距今約四十萬年前的台灣虎臼齒化石。他已將這顆化石捐贈科博館收藏,協助已滅絕的台灣虎生態研究。


台灣虎 滅絕已逾10萬年


科博館地質學組古生物學門助理研究員張鈞翔指出,距今約四十萬年前的更新世時期,已知有不少動物群相,台灣虎也是其中之一,但台灣虎已經滅絕至少十萬年,相關研究資料極少,目前僅曾在菜寮溪發現過一枚台灣虎的犬齒,保存在菜寮化石館;許睿農的捐贈,對研究及科博館館藏意義重大。


熱愛科學的許睿農最愛看小牛頓雜誌與百科全書,更是科博館的常客,今年暑假他報名參加「尋訪台灣哺乳動物化石之旅」野外採集研習,前往台南縣左鎮鄉菜寮溪進行化石採集,無意間發現一顆如荔枝核般大小「閃閃發亮的石頭」。


許睿農當時並不以為意,隨手放在背包裡,由於同伴中有人發現珊瑚等化石,他卻只找到貝類化石,覺得手氣很差的他,渾然不知其實自己已挖到真正的寶藏。


回家後他整理背包又看到黑色小石,媽媽陳富渼因認識科博館義工,託人帶給專業人士鑑定,才得知兒子找到的石頭竟是台灣虎臼齒化石,讓全家又驚又喜。


台南縣左鎮鄉菜寮溪因發現「左鎮人」化石,而成為台灣重要化石產地,館內現在展出早坂犀牛化石模型展,就是一九七一年由左鎮菜寮化石挖掘隊挖掘出土,是一具四十萬年前完整犀牛的化石骨架。


菜寮溪 曾發現犬齒化石


張鈞翔說,菜寮溪區域是台灣最早發現有哺乳類動物化石的地區,但目前發現的化石以貝類最多,動物化石則以食草性動物居多,像是鹿、水牛、犀牛、大象等,食肉性動物化石較少,在虎類化石部份,目前僅菜寮化石館收藏有一枚台灣虎的犬齒化石。


許睿農找到的這顆約一點五公分大的牙齒,應是右側下方的臼齒,根據牙齒構造比對,僅粗知台灣虎體型約較現今的老虎稍大,其餘生態資料有待更多佐證。


菁華再現特展展出熊齒化石,疑是台灣黑熊祖先。(記者吳俊鋒攝)


左鎮熊出沒? 70萬年齒化石說歷史


自由時報 / 記者吳俊鋒/左鎮報導〔2015-03-19〕


一顆牙齒化石,讓學界發現七十萬年前在左鎮當地可能就要:「小心,熊出沒!」


菜寮化石館「菁華再現」特展


市府文化局左鎮菜寮化石館舉辦「菁華再現」特展,首度公開約更新世中期黑熊與豪豬臼齒化石,再輔以食肉類系列標本的規劃陳列,呈現當地古生物樂園的榮景,協助推動自然史教育。


這場特展由文化局邀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地質學主任張鈞翔共同籌劃,活動持續至明年的三月底,陳列逾一百八十件的各式珍稀化石。


張鈞翔表示,展出的化石都是當地近期的研究發現,由王良傑老師在左鎮三崁山挖掘到的熊齒化石,推斷為四十萬到七十萬年前之間,有可能是台灣黑熊的祖先,現場特地以北極熊、馬來熊、洞熊等化石提供對照,讓參觀者更容易入門。


另外,還有新發現的豪豬臼齒化石,張鈞翔說,這種動物在台灣已滅絕,由此證明豪豬曾存在左鎮,有助於當地遷徙、演化等歷史的研究。


現場也展出金絲猴、水鹿、犀牛、大象,以及鼠與鱷等動物的珍稀化石標本,並導入鑑定研究成果,凸顯在地典藏特色,張鈞翔強調,從多樣性的化石出土來看,左鎮自然生態豐富,早期是一處古物種樂園。


左鎮是台灣最早發現史前智人頭骨化石的地方,市政府將規劃化石文化園區,而菜寮化石館為核心基地,文化局希望透過各種特展活動,讓各界更認識國內的自然史教育。


菜寮化石館新增「金絲猴在台灣」單元,光榮國小的小小解說員也上陣導覽。(記者劉婉君攝)


金絲猴臼齒化石 菜寮化石館新寵


自由時報 / 記者劉婉君/左鎮報導〔2013-10-22〕


整修3個月 26日重開館


台北市爭取中國金絲猴來台,其實,左鎮菜寮地區四十萬年前就曾有金絲猴活動,左鎮菜寮化石館收藏的金絲猴臼齒化石,多年來一直被誤以為是台灣獼猴,直到兩年前經鑑定證實,配合化石館重新開館,首度以金絲猴身分展出。


左鎮菜寮化石館封館整修近三個月,廿六日將以新風貌重新開館。文化局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主辦「左鎮菁.華」特展,將菜寮化石館最具代表的大象、犀牛及猴類,規劃為大象一族、犀有動物、金絲猴在台灣等三大主軸,其中金絲猴是全新單元。


非台灣獼猴 40萬年前即有活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副研究員兼主任張鈞翔表示,金絲猴的臼齒化石證明四十萬年前左鎮曾有金絲猴活動,菜寮化石館也是唯一有金絲猴化石的地方博物館。


張鈞翔指出,金絲猴的化石一直被收藏在菜寮化石館內,但因金絲猴的臼齒與台灣獼猴差異不大,才會一直被誤認,直到兩年前,他到京都大學研究,比對台灣獼猴與金絲猴的不同,才發現台灣確實曾有金絲猴。


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獼猴臼齒的第一牙葉及第二牙葉有明顯差距,金絲猴的牙葉則幾乎一樣,兩種猴類可共同生存在同一座森林中。


他說,菜寮地區陸相、海相交錯,化石的採集、保存都相當豐富,在自然史的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


館區內還新增多款互動式遊戲,包括犀牛骨骼拼圖、九宮格翻板、豬腳拼拼樂等,提供參觀民眾不一樣的體驗,從遊戲中學習。


菜寮化石館「金絲猴在台灣」單元,將長期被誤以為是台灣獼猴的金絲猴化石,首度以金絲猴身分展出。(記者劉婉君攝)


全台最為完整四不像鹿角化石,將在此次活動中展出。(記者林孟婷攝)


菜寮化石館「嶄鹿頭角」 百件作品難得一見


自由時報 / 記者林孟婷/左鎮報導〔2007-12-21〕


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將於菜寮化石館舉辦台灣古鹿化石特展,其中將展出、台灣第一隻收集完整的四不像鹿的鹿角化石,將在此次活動中、讓民眾「一飽眼福」。


「嶄鹿頭角—台灣古鹿化石特展」,自廿二日至明年三月十六日,將在菜寮化石館登場,此次展出化石包含有梅花鹿、水鹿、羌及四不像鹿等四種,展出超過上百件化石作品。


此次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養鹿協會出借三隻鹿科標本,菜寮化石館顧問王良傑、新橋國小校長林炳宏等人也展出個人化石收藏。


其中王良傑收藏全台最為完整的四不像鹿角化石,也將在此次展覽,王良傑表示,該化石是經過日本古脊椎動物學專家大塚裕之鑑定,認為是台灣最為完整的鹿角化石。


王良傑表示,民國八十八年,南二高關廟路段進行開挖時,讓他發現已經成為碎片、但形狀完整的四不像鹿角化石,緊急進行修復,才得以保存至今。


他說,據估計該化石為更新世一萬年至一百八十萬年前,並研判,該四不像鹿為五歲以上的公鹿,如此完整的四不像鹿角化石、的確相當珍貴。


文化局表示,此次活動布景,以西拉雅少年發現鹿的故事為主題布景,打破以往展場的刻板設計,讓走進會場就像進入童話世界中,本週六開幕當天,還有平埔族歌謠表演。


展出水鹿現生標本,讓小朋友更瞭解鹿群生態。(記者林孟婷攝)


獸骨化石愈完整,賣價相對較高。(記者吳俊鋒攝)


左鎮菜寮溪畔 撿化石也能賺錢


自由時報 / 記者吳俊鋒/左鎮報導〔2009-02-02〕


台灣錢真的淹腳目,前進菜寮溪畔,在水底尋寶,撿化石可以賺外快!


台南縣左鎮鄉菜寮溪以化石著稱,澄山村位於上游處,蘊藏更是豐富,內行的當地居民,時常到河川區撿拾,只要眼光精準,就能尋獲留傳了千萬年的寶貝,吸引專業玩家或政府單位前來收購。


澄山居民萬忠風表示,民國60年初,菜寮溪發現人類的骨頭化石後,引發各界關注,專家學者逐漸往上游溯源,當地河川也跟著掀起考古熱。


萬忠風指出,學者們不斷進山考古,基於安全考量,都會找熟悉環境的當地居民帶路,這些人耳濡目染下,都變成了化石專家,暇餘時就自己採集、收藏。


57歲的萬忠風,原本在北部擔任裁縫師傅,20年前返鄉務農,也跟著到菜寮溪撿化石,肯做功課的他,翻閱相關書籍外,還到各地專業展覽館觀摩,學得比別人還快,不久就晉升為行家,許多街坊鄰居都以「老師」相稱。


根據萬忠風的經驗,豪雨過後,溪流氾濫,山坡崩塌後,以及大水沖刷下,都很容易找到化石,夏、秋之際,由於颱風多,是最好的採集季節。


澄山村舉辦社區成果展時,居民常以石會友,各自拿出珍藏,相互切磋,分享採集心得,逐漸變為發表活動的重要特色。


在澄山村裡,以萬忠風的收藏最有名,各種多達上千件,包含虎、象、馬、鹿、猴與鱷魚等動物的骨頭或牙齒等,相當豐富,每次展出都引人入勝。


澄山村撿化石出了名,吸引很多專業玩家,甚至政府單位前來收購,萬忠風強調,無論牙齒或骨骼,結構完整的,賣的比較好,在當地又以數量稀少的肉食類老虎,行情最佳,縱使1小塊,也有上萬元的價值。


左鎮菜寮化石館舉辦菁華再現特展。(記者吳俊鋒攝)


【新聞稿文獻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


  • Black Facebook Icon
  • 黑Blogger圖示

© 2014~2021 by Messiah Creative © 彌賽亞創意工作室【海神三部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