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台灣所發現最大型史前磨製石器】2800年前大湖文化代表性器物「巴圖形石器」 台南下營武安宮視為鎮宮之寶「五指劍(神的兵器)」〔2014-04-21〕

已更新:2022年12月19日



台南下營武安宮鎮宮之寶「五指劍」,今天由台南市文化局借展,「五指劍」是台灣新石器時代的石器,距今約2500至2800年。(記者楊金城攝)



【台灣所發現最大型史前磨製石器】2800年前大湖文化代表性器物「巴圖形石器」 台南下營武安宮視為鎮宮之寶「五指劍(神的兵器)」


台南下營武安宮「五指劍」首借展 2800年前石器


〔記者楊金城/下營報導〕2014/04/21


台南下營武安宮鎮宮之寶「五指劍」首曝光,「五指劍」是新石器時代台灣西南部「大湖文化」代表性器物「巴圖形石器」,考古學上又稱冠頭石斧,是台灣發現最大型的史前磨製石器。武安宮的「五指劍」距今約2500至2800年歷史。


台南市文化局舉辦2014鄭成功祭典暨開臺353週年系列活動,本月29日將在鄭成功文物館舉辦「湖漾巴圖-大湖文化特展」,局長葉澤山今天上午特別到武安宮向武安尊王上香稟告,商請武安宮出借鎮宮之寶巴圖形石器「五指劍」,五指劍器形巨大而完整,製作精美,是相當難得一見的重要文物,工作人員小心翼翼裝箱運往展場布展。


民國58年,下營開化里民戴秀雄(已故)和王忠正義在武安宮西側台19甲線旁的溝渠抓魚時,意外挖出5把大型石器,長度在60至80公分間,厚約2公分,由青灰色變質砂岩磨製而成,學者考據距今約2500至2800年歷史。


武安宮主委戴清水說,「五指劍」出土後,42年前經武安尊王指示,在武安宮供奉保存,道士在五指劍上畫上符令,成了祭祀神器,從未對外展示,這次是首度借展給文化局。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下營武安宮五件大湖時期巴圖,被視為「神的兵器」,還有道士畫上符咒,隱約可見「雷神將軍到此」字樣。(記者洪瑞琴攝)


3千年前大湖文化展 「巴圖」石器吸睛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2014/06/29


紐西蘭也有 小解說員開眼界


台南鄭成功文物館舉辦「湖漾巴圖︱大湖文化特展」,這也是目前台灣唯一完整展出代表器物的「巴圖形石器」展覽,文化局與樹谷文化基金會昨日安排「小小解說員」培訓,讓小朋友藉由解說導覽訓練,深刻了解先民文化。


大湖特展以三百餘件史前出土文物的考古文物、互動遊戲及實景復原方式,表現當時大湖文化的聚落空間配置,指導老師深入淺出的解說,讓學童更了解三千年前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先民文化背景。


台灣當禮器? 學界迄無定論


巴圖是一種匙形且扁平的石器,或是以骨、木為材質製成的器物,在紐西蘭毛利族是用於武器、權杖或祭儀法器;不過,現場展示台灣大湖文化時期巴圖,功能是農具、兵器,還是祭祀禮器?學界迄無定論,但也讓人大開眼界,小朋友認真聽講做筆記,此外,還有大湖時期文化特色的黑陶,呈現大湖先民生活型態。


台灣西南平原史前文化層序表,從已出土的七千年前、台南在地最早大坌文化往上發展,接著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西拉雅文化至近代漢人文化,解說老師幽默教背順口溜,記住首字「大牛大蔦西漢」,印象深刻又好學。


文化局表示,大湖文化是台南發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除希望藉此讓學童了解史前先民生活及文化保存重要性外,亦可成為這次考古展導覽的生力軍,傳播史前文化知識,展期至十月卅一日,免費參觀,值得暑假期間親子同賞。


武安宮五指劍展示櫃外罩防彈玻璃,5支巴圖形石器是台灣所發現最大型史前磨製石器。(記者楊金城攝)


鎮宮之寶「五指劍」 武安宮公開展示


〔記者楊金城/下營報導〕2015/02/09


下營區武安宮展覽室昨天開幕,對外展示至少二千五百年歷史的鎮宮之寶「五指劍」,展覽室除了安裝強化玻璃,展示櫃更以防彈玻璃特製及裝設保全系統。


市長賴清德和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鑑定「五指劍」歷史的史博館館長李坤修等人特地到場祝賀。賴清德盛讚武安宮「五指劍」在史前文化和宗教文化上的價值,是「文化首都」台南市的新文化亮點。


台南市文化局去年四月在鄭成功文物館展出「湖漾巴圖—大湖文化特展」,特別商請下營武安宮出借供奉於正殿神龕的五支神器,也是地方俗稱「五指劍」的「巴圖形石器」展出,這是武安宮首度將鎮宮之寶公開對外展示。


去年十月底,「大湖文化特展」結束後,武安宮籌劃「五指劍」展示空間,「五指劍」回到武安宮需十六名壯漢才能搬動、以防彈玻璃製成的展示櫃,並在昨天開幕,讓鎮宮之寶正式對外公開展示。


武安宮主委戴清水說,地方非常珍視這五支「五指劍」,以往怕失竊,長期深鎖在廟宇神龕內。去年文化局商借展出,管委會特別慎重向主神「武安尊王」擲筊請准,才答應出借。因展出成功,廟方認為珍貴的文物鎖在不見天日的神龕內,實屬可惜,決定在大殿右側規劃完善的展示空間,加強防盜保全設備,讓民眾能一睹「五指劍」的風采。


武安宮的「五指劍」是在民國五十八年,村民戴秀雄和王忠正義在武安宮西方的台十九線溝渠抓魚時意外發現,後神明指示五支石器需供奉在武安宮,李坤修鑑定五支「巴圖形石器」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大型的史前磨製石器,磨工精細,年代距今約二千至二千八百年間。


台南市下營區武安宮展覽室昨天開幕,至少2500年歷史的鎮宮之寶「五指劍」對外展示。(記者楊金城攝)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9,66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