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台灣水下考古】中研院團隊︰沉船不是船 東沙首度發現500年石板堆〔2015-08-20〕

已更新:2022年12月19日



散落的石塊長度比一個180公分的男人雙手張開還長。(鄭明修提供)



【台灣水下考古】中研院團隊︰沉船不是船 東沙首度發現500年石板堆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2015-08-20〕


以為沉船不是船,竟是石板堆!東沙環礁首度發現大片石板堆,由於只見石、不見船,專家研判極可能是古代的木船載運石材卻沉船,木頭已腐朽不見,年代可溯及距今五、六百年前的明代,極具考古價值。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六月初在東沙環礁北邊執行科技部「南海珊瑚生物多樣性」研究,一如以往以「沉船」當作船隻定錨、人員下潛的定位點。好奇心驅使下,研究團隊利用退潮環礁露出水面時,進一步往前一探究竟;赫然發現,過去十幾年來從外海遠眺的「沉船」,其實並不是「船」,而是切割精細的建材石塊。


鄭明修說,石塊堆有板型、有柱形,長度比一個身高一八○公分的助理雙手張開還長,邊線切割工整,有些還有卡榫痕跡,推測是古代建造宮殿或廟宇所用的大石塊,因沉船而遺落至此。


由於附近只見一大堆散落的石塊,卻不見任何鐵製品,因此鄭明修猜測當時是由木船載送,行經台灣海峽時,遭遇東北季風或颱風侵襲,船隻失去動力後漂流至東沙環礁北邊。木船則因為年代久遠而腐朽,因而不見蹤影。


台灣水下考古第一人、中研院院士臧振華表示,東沙環礁的東邊有發現四條沉船,但聽聞有石塊堆倒是第一次。他說,根據過去經驗,研判東沙石堆遺址可能介於明、清年代,由木船運貨至東南亞的途中而沉船。


學者籲應重視水下考古


此外,鄭明修也在東沙環礁正西邊水深六米處,看見沉船的大鍋爐,「不知已被外籍船隻搬走多少?」他呼籲水下考古的量能、經費與人才,應為海洋立國的台灣所重視。


臧振華表示,文化部草擬的《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日前於行政院審查,若通過國會立法,將成為我國保護海底寶藏的首部法律。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東沙環礁的西部也發現古沉船的鍋爐,從潛水員的身形比例可以想見鍋爐之大。(鄭明修提供)


水下文化資產小檔案


一般人常將水下考古誤解為水下尋寶,或者與打撈沉船混為一談。水下考古是利用潛水裝備與海洋探測科技,藉由調查與發掘淹沒在水下的船隻、遺跡與遺物等,來研究過去人類的歷史與文化。


國際上第一個關於保護水下資產的國際性公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水下文化資產公約》於2009年1月2日生效,定義「水下文化資產」是指部分或全部位於水下,週期性或連續性地存在至少100年,具有文化、歷史或考古性質的所有人類生存的遺跡,例如:遺址、建築、房屋、工藝品和人的遺骸,以及其考古與自然系絡;船隻、飛行器、其他運輸工具或上述三類的任何部分所載貨物或其他物品,以及具有史前意義的物品。


(資料來源:臧振華、科技部)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115,63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