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台灣考古大發現!】台南市水交社挖出全台出土最大規模的明清時期古墓群 60多座三合土石棺墓葬群〔2009-03-30〕

已更新:2022年12月12日





【台灣考古大發現!】台南市水交社挖出全台出土最大規模的明清時期古墓群 60多座三合土石棺墓葬群


2009年台南市政府於辦理水交社眷村重劃開發案時,意外發掘出明末清初古墓群,依掘出之文物及墓塚研判,屬十八世紀、明末至清初年代。墓葬集中位於興中街116巷以北街廓,面積約5400平方公尺,墓槨幾乎盡為三合土澆漿外,屬明、清時期典型古代墓葬構築技法。考古執行團隊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盧泰康、藝術史學系副教授李匡悌主持,出土文物包含陶瓷(帶銘款宜興紫砂壺等)、金屬髮冠(明代風格)、清初吳三桂世銅錢等,為臺灣第一次發現大規模明清墓葬文物,文化、歷史與學術價值極高。


水交社明清時代古墓區是否列遺址作現地保留,民代邀文化觀光處會勘。(記者洪瑞琴攝)


南市水交社挖出古墓群 溯至明末清初年代


中央社 / 記者張榮祥 / 台南市〔2009-03-30〕


台南市水交社眷村發現全台最大的明末清初古墓群,目前已確認的古墓超過60門,墓中物品正在開挖起出中,但因這群古墓未達遺址標準,未來將全數遷移,再進行考古事宜。


水交社是台南市最大的眷村之一,正重劃整建中,今年1月中旬挖出骨頭及落款茶壺時,警方一度以為當地發生凶殺案,經過查證,才認定骨頭年代久遠,這只茶壺也引起茶界的重視。


重劃整建的管線工程愈挖愈深,出土的墳墓愈來愈多,市府無法再漠視,今年3月初請來中央研究院考古研究員李光悌主持考古計畫,當地區塊整建工程全部停工。


市府文化觀光處表示,這個古墓群可追溯到明朝永曆年間,推測應是明末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時期的殯葬區,殯葬年代前後約有100多年。


市府開挖過程中,已挖出瓷器、銅錢及在清初叛變平西王吳三桂的錢幣,市府初步決定將這群古墓遷移後再進行考古。


文化觀光處長許耿修說,市府已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申請經費支援,整個遷移工作將到6月底完成。


至於文化工作者質疑,水交社古墓群若是再往下挖,應該會更大,市府秘而不宣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水交社重劃工程。對這項說法,許耿修加以否認,他說,市府絕未黑箱作業,也未掩蓋這項發現,古墓群真的只有60多門墳墓。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重劃區道路箱涵工程管線,就「卡」在這個古墓區石棺。(記者洪瑞琴攝)


水交社挖出古墓群 文史界籲現地保存


自由時報 /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2009-04-07〕


南區水交社重劃區最近陸續挖出60多座古墓,推斷應是全台規模最大的明末清初古墓群,文化處進行相關緊急搶救措施,但文史界建議現地保留,民代昨出面關切,文化觀光處強調並無預設立場,將提送古物遺址審議委員會審查,決定是否列遺址保存。


市議員王家貞昨邀集文化觀光處、台南社區大學等單位會勘;王家貞認為,市府採行「移地保存」方式過於草率,若鋪上柏油路、蓋上公園,古墓群歷史價值就不見,市府變成歷史「劊子手」。


台南社大校長林朝成認為,市府應設法以遺址保留,過去小西門城門就因道路開闢而「另地保存」,搬到成大後,變成放在小東門位置上,歷史意義喪失。


社大自然學程講師晁瑞光說,水交社昔日是台江的水岸界線,明清古墓出土,證明數百年前台南地區地貌演變,市府應以文化宏觀角度慎審對待。


文化觀光處副處長劉鎧喧強調,市府沒有預設立場,須依文資法相關規定,由審查委員討論是否具學術研究意義,或與同類遺址相較特殊性差異,該案也已向文建會報告,正式錄案。


由於文化觀光處出資的緊急搶修經費用完,文化觀光處表示,將等文建會補助款70多萬元到位,考古研究團隊再進駐調查;地政處表示,古墓區範圍的重劃工程已暫停,俟文化觀光處討論結果再動工。


水交社重劃區挖出明清古墓群,是否列遺址作現況保留,懸而未定。(記者洪瑞琴攝)


保護古墓群 就怕大雨大雨一直下


自由時報 /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2009-04-15〕


水交社重劃工程開挖道路箱涵,挖出明清古墓群,引起文史界關注並籲請列入遺址現況保留,南市古蹟審查委員會昨日會勘討論未作表決,請文化觀光處及考古研究團隊,再評估工程影響範圍,進一步提出詳細研究報告再議決,不過,雨季即將來臨,是否影響現況保護,也令大家擔心。


基於搶救出土文物及調查研究需要,文化觀光處委聘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盧泰康老師進行先期處理,至目前已發現墓葬穴將近60餘處。


研究團隊初步調查,墓葬墓槨朝向大都東西向,規模大小不等,但應屬明清典型古代墓葬構築技法,部分保存完整,少數南北向是否更早年代,尚待考究,但從出土物、骨骸,就國內現有零星民俗文獻與考古紀錄,盧泰康強調此處極具考古研究價值,「工程不能再動了」。


與會委員認同歷史文化保留,但對於審列遺址多持保留態度,認為水交社地下文化層經過日治、國軍遷台以來擾動,生活遺跡已受到破壞,指不指定遺址,都是嚴肅的事,如何妥善保留,才是真正牽涉問題;地政處則表明有開發壓力,指定遺址將嚴重延宕重劃作業。


文化觀光處已爭取文建會補助1百萬元進行調查研究,會中共識,由研究團隊繼續監測,以科學測量儀器,評估測繪墓群分佈與地理脈絡,處長許耿修也應允研究團隊請求,與地政處協調工程進度,考古研究工作不受影響。


文化處一再強調發現水交社古墓群如獲至寶,作法卻被外界批評言行不一且矛盾消極。(記者蔡文居攝)


水交社發現明清古墓群 社大抨擊黑箱作業


自由時報 /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2009-04-17〕


水交社發現明清古墓群,市府文化處移地保存做法,引起外界批判,台南社大昨天向總統府等單位陳情,抨擊文化處黑箱作業,移地保存破壞珍遺址為台灣之恥,要求就地保存,而學界考古權威劉益昌也重砲批評文化處做法有違法之嫌,且做法不像考古發掘方法。


文化處長許耿修則澄清並未黑箱作業,反而是積極爭取預算、時間投入搶救。他說,是否列為遺址及現址保存將再討論,一切依法處理;至於考古方法,相關人員的專業並無疑慮,他願意傾聽各界意見。


劉益昌教授為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兼考古學門召集人,也是中央第一屆遺址古物審議委員會的主委,為國內最具權威的考古專家。


考古專家質疑違法


劉益昌指文化處最初不是遺址的說法,完全不能成立,並質疑當初去會勘的審議委員用哪一條法令說不是遺址?初發現有墓葬存在且至少有60座墓葬,依照法定程序,它就已經是遺址,只是重要性是否到達指定遺址的位階,但就算不指定,也應依法進行列冊。


他表示,對於疑似或列冊遺址所在地區的開發,南市政府如不依照行政程序處理,那麼就是違法,所有的民眾都可以向法院提出告訴。他也質疑發掘方法似乎不像考古發掘方法,而只是把墓葬挖出;而且文化處認為庶民的墓葬不重要,這完全違反了考古學和當代歷史的潮流,實在令人難過。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60,72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