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鑾鼻遺址年代久遠、面積廣大,是台灣第一處貝器加工廠遺址。(邱鴻霖提供)
【墾丁要上億新建賣店,還是要台灣第一處貝器加工廠遺址?】鵝鑾鼻公園發現史前遺跡 人類遺骸、四十九具石棺及大量貝殼工具 恆春半島歷史文化深度往前推四千年
自由時報 /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2022-04-19〕
墾管處原定斥資上億打造綠建築作罷 傾向舊店整修 居民希望居住生存權也要重視
墾丁國家公園鵝鑾鼻公園內賣店建築老舊有安全隱憂,墾管處於二○一七年斥資上億元改建現代化綠建築,二○一八年十月包商施工卻意外發現史前貝殼工具和石棺,礙於「文資法」規定停工多時,宛如廢墟的工地及破舊賣店,影響國境之南的觀光門面,引發地方批評,墾管處表示,原有的新建賣店計畫確定無法進行。
整個工地像廢墟 遊客大減
鵝鑾鼻公園是國人及國際旅客熟悉的景點,即便中國客減少的二○一六年間,仍有一百二十多萬旅遊人次,但二○一七年底鵝鑾鼻賣店動工後,當地入口「公園工地化」,許多遊客到了現場甚至找不到入園方向,二○一九年入園人數減少至七十多萬人次,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去年入園人數已經剩下二十七萬餘人,與高峰時期落差超過百萬。
鵝鑾鼻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說,墾管處五年前畫了一個美麗的大餅,沒想到動工後就遇到文資問題,最近才知道新建賣店工程已經取消,官方未與地方溝通,影響賣店群內保安宮土地公廟重建進度,整個工地像廢墟,影響國家公園觀光門面。
當地居民林美珍說,賣店老舊不符避震、消防公安等法規,緊急避難、無障礙、公廁等公共設施也嚴重缺乏,國家公園除了重視動植物與自然景觀的保育,居民的生存權與生活品質、歷史文化的保護及遊客的參訪品質也不可偏廢。
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表示,目前挖掘出的文資遺址,有廣大範圍趨勢,原有的新建賣店計畫確定無法進行,傾向優先進行舊有賣店耐震補強及整體門面整修,未來將參考台南轉運站的輕量化建材模式,避免侵擾地下史前遺跡重新規劃。
台灣第一處貝器加工廠遺址
負責近年考古工程的清大副教授邱鴻霖指出,鵝鑾鼻遺址年代久遠、面積廣大,是台灣第一處貝器加工廠遺址,也是史前臺灣與世界接軌的起點,標本量超乎預期,墓葬達五十具,未來要如何展示與活化利用,讓恆春半島精采的歷史文化深度往前推四千年,還能與當地居民共存共榮,是重要課題之一。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墾管處傾向優先進行鵝鑾鼻舊有賣店耐震補強及整體門面整修。(記者蔡宗憲攝)
清華大學考古研究團隊在墾丁鵝鑾鼻公園新賣店基地淺層地底,陸續挖出包括人類遺骸、多具石棺和大量貝殼工具的史前文物;考古調查本月底結束,但原賣店工程能否復工,仍是未知數。記者潘欣中/攝影
史前文物寶藏重見天日 鵝鑾鼻公園新賣店復工有變數
聯合報 / 記者潘欣中/屏東即時報導〔2021-04-27〕
墾丁國家公園鵝鑾鼻公園是招牌景點,因賣店建築老舊有安全隱憂,墾管處斥資1.1億元改建現代化綠建築,包商施工卻意外發現史前貝殼工具和石棺,墾管處亦喜亦憂,喜的是史前文化寶藏得以重見天日,憂的是踩到「文資地雷」工程延宕近4年,還再花3000多萬元委外調查研究;清華大學為期2年的考古調查將在本月底結束,但原工程能否復工,仍是未知數。
鵝鑾鼻公園擁有世界唯一的武裝燈塔,當地31間正式賣店、40間臨時賣店,因外觀老舊,還有海砂屋的結構安全隱憂,墾管處規畫打造整合賣店、管理站的大型地景建築,包商施工前曾鑽探多點調查,周邊地底淺層未發現史蹟殘骸,未料施工時卻挖到人類遺骨和石棺,墾管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報停工,連續2年委託清華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團隊調查研究。
墾丁國家公園已有墾丁和鵝鑾鼻2個受保護的史前遺址,墾丁遺址位於石牛溪東畔,距今4000年歷史,遺物包括新石器時代的細繩紋陶器,鵝鑾鼻遺址位於鵝鑾鼻燈塔西北面緩坡上,文物代表舊石器時代的先陶文化和新石器時代的細繩紋陶文化,距今約5000至6000年;墾丁新賣店基地發現的史前文物,除了史前人類遺骸和多具石棺,還有大量貝殼工具出土,推測也是加工基地,和鵝鑾鼻遺址時代相近。
長達2年的考古調查本月底結束,清大下月將提向墾管處和縣文化資產保存所提調查報告並聽取意見,攤商莫不希望盡快結束調查復工,早日遷至新賣店;攤商抱怨,新賣場2017年底動工後,包商用鐵籬大面積圍住施工基地,賣店出入不便又影響景觀,原定前年完工,近幾年遊客暴跌,生意已經夠慘了,沒想到又踩到「文資地雷」被迫停工,生意如雪上加霜。
「原工程因史前文物出土將『歸零』思考!」墾管處長許亞儒,鵝鑾鼻賣店基地出土的史前文物相當豐富,主要在舊管理站周邊淺層地,都是國家珍貴的文化寶藏;文資委會若認為有擴大挖掘調查或現地保存的必要性,新賣店工程將重新設計,有安全疑慮的舊賣店另設法現地強化和美化。
屏東鵝鑾鼻公園新建賣場工程,因基地挖到疑似史前人類骨骸和石棺殘骸,墾管處委託考古學者進駐開挖研究調查,明年底調查結束才能復工。 記者潘欣中/攝影
屏東墾丁國家公園疑挖到史前人骨、石棺 鵝鑾鼻公園賣場停工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2019-09-19〕
屏東鵝鑾鼻公園是墾丁國家公園的人氣景點,因老舊賣店有安全隱憂,墾管處斥資1億1700萬元改建現代化綠建築,前年底動工,原定今年啟用,未料挖到疑似史前人類骨骸和石棺殘骸,墾管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報停工,今年委託考古學者研究調查,明年底調查結束才能復工。
鵝鑾鼻公園的濱海地形和世界唯一的武裝燈塔,大陸開放陸客來台旅遊後,成為到墾丁的必遊景點,5年前曾創下176萬人次入園、營收破億的傲人紀錄,之後陸客急凍,去年跌到72萬人次。鵝鑾鼻新賣場工程前年底動工後,包商用鐵籬圍住大面積基地,部分賣店出入不便,又影響景觀,攤商形容彷如進入黑暗期。
墾管處表示,原賣店為混凝土構造,分為31間正式賣店、40間臨時賣店,前者為鎮公所於1966年至1974年興建,後者為墾管處於1975年興建、1995年改建,長期下來,除外觀老舊,還有海砂屋的結構安全隱憂。
墾管處向中央爭取改建經費,規畫打造整合賣店、管理站的大型地景建築,原定今年完工,施工前曾委託考古學者鑽探多點調查,以為周邊淺層已沒有史蹟殘骸,沒想到去年底在地底挖到人類鎖骨、頭骨和石棺殘骸,有可能屬於鵝鑾鼻第2遺址範圍,今年7月以1500萬元委託清華大學考古團隊調查研究,進駐基地開挖淺層土域調查有無更多史料。
因工程不得已中斷,墾管處已和承包廠商解約,考古調查工作結案後將重新招標,未來新賣場會有史前遺址展示說明區。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墾管處提供)
鵝鑾鼻公園賣店工地變廢墟冷清
台灣民眾電子報 / 記者陳明道 / 屏東報導〔2022-04-19〕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之久,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因範圍大而施工喊停。墾管處未執行該筆一億二千萬元預算而繳庫,至今公園工地圍設成廢墟一般,氣得與公園為鄰的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怒批「墾管處欺下瞞上」,將邀請內政部長與營建署長現勘,幫幫老舊賣店群家重新打造新店面復業。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延宕多年,至今都認為該案胎死腹中,大筆工程款已繳回公庫,己成廢墟的工地及破舊賣店,嚴重影響國境之南的觀光門面,造成參訪人數去年減少百萬人次,一年跌至僅有二十七萬遊客量,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昨日解釋,為了避開地下的文資,將先規劃現有賣店整修,並尋求比照台南使用輕量建材,不影響文資的新工法設計賣店。
昨日傳出鵝鑾鼻公園工地圍設成廢墟一般,至今拖延五年,昨日鵝鑾鼻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說,墾管處五年前畫了一個美麗的大餅,原任處長劉培東有找店家研商,沒想到動工後就遇到文資問題,最近才知道新建賣店工程已經取消,官方卻未與地方溝通,影響賣店群內保安宮土地公廟重建進度,整個工地像廢墟一樣,影響國家公園觀光門面。
墾管處副處長許書國表示,目前挖掘出的文資遺址,有廣大範圍趨勢,原有的新建賣店計畫確定無法進行,傾向優先進行舊有賣店耐震補強及整體門面整修,未來將參考台南轉運站的輕量化建材模式,避免侵擾地下史前遺跡重新規劃。負責近年考古工程的清大副教授邱鴻霖指出,鵝鑾鼻遺址年代久遠、面積廣大,是台灣第一處貝器加工廠遺址,也是史前台灣與世界接軌的起點,標本量超乎預期,墓葬達四十九具,未來要如何展示與活化利用,讓恆春半島精采的歷史文化深度往前推四千年,也可作為重要史前遺址展示區。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墾管處提供)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墾管處提供)
鵝鑾鼻賣店改建案一拖五年,卡在挖掘出土四十九具石棺,件件都是四千年前的史前人類遺址。(墾管處提供)
鵝鑾鼻公園新建賣店工地圍設成廢墟一般,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請求部長幫幫老舊賣店復業。(民眾提供)
鵝鑾鼻公園新建賣店工地圍設成廢墟一般,保安宮副主委李惠菁請求部長幫幫老舊賣店復業。(民眾提供)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