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文的化石收藏,共有四萬多件。(記者陳彥廷攝)
【恆春出土百萬年梭子蟹化石】林景文鑽研台灣化石將近40年 見證恆春半島五十萬年的地質、生態 發現螃蟹、貝類、古象、鯨魚、鯊魚牙及樹葉等
自由時報 / 記者陳彥廷/車城報導〔2013-10-18〕
鑽研化石30年 林景文收藏4萬件 見證恆春半島五十萬年的地質、生態
一般人可能不會對生冷的化石有太大興趣,但恆春半島化石達人林景文一鑽研就是近三十年,除在恆春發現螃蟹、古象及鯨魚脊椎骨等化石外,最近更挖掘到硬骨魚化石,猶如3D列印般栩栩如生。
不太引人注意的「恆春4155生態工作站」,收藏了四萬多件化石,林景文自從接觸化石後,便被這種經地質壓縮、凍結時間的藝術品深深吸引,後來發現恆春半島的品質最好,為潛心研究,二十八年前毅然決定在後灣買地,打造成現今工作站模樣。
林景文表示,恆春地質年代約五十到八十萬年,陸生動物都可能成為化石,但水生的小魚死亡後不容易被覆蓋,加上骨細又軟,化石相當罕見,他花了快三十年,日前終於找到完整的硬骨魚化石,十分振奮。
林景文強調,常可在河床中見到化石母石,但很容易就被沖進大海,他憑經驗撿回可能的母石後,要花兩天慢慢研磨,才能成形。
他認為,化石可見證恆春半島五十萬年的地質、生態,是珍貴的自然教育資產,理應被尊重及認識。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墾丁化石館長林景文豪雨,到恆春三溝溪床尋寶,找到完整百萬年梭子蟹化石之美共賞。(林景文提供)
恆春出土百萬年梭子蟹化石
台灣民眾電子報 / 記者陳明道 / 屏東報導〔2020-04-23〕
墾丁化石館長林景文昨日在臉書,分享他最近整理一枚二年前,在豪雨過後的恆春三溝溪床尋寶,讓他慧眼看出溪床裡掩埋一枚,約一百萬年舉世罕見的完整化石,有的不堪百萬年的地表變遷,不是斷肢,就是手腳不完全,這一枚可能全球碩果僅存的梭子蟹化石,卻完整落在他的手裡,簡直是上天送給他最好的禮物,見證恆春是化石世界的冠軍寶地,吸引世人的目光,成為地球科學研究蟹化石的學術園地。
墾丁化石館長林景文昨日用圖文並茂,介紹他尋獲梭子蟹化石的過程,他說幸哉!奇遇恒春瑰寶是難得的奇緣,秀出完整百萬年梭子蟹化石之美共賞!化石世界中,經約百萬年沉積掩埋石化保存,欲見如此甲殼類完整(美)出土,機率恐怕極微,《它》是一件令人目光凝視許久,且捨不得移開。《幾乎接近百分百原狀呈現的精典本土~梭子蟹化石》。
二年前一埸豪大雨過後,一件普通的《結核式母岩》),靜靜躺在《恆春西台地三溝溪床水流中,我即時趕到竊喜《捧它》回工作站,暫置樹旁一角落,近日心血來潮,專注細心,投情純手工清理十個工作天,它竟穿越約百萬年的時光隧道,《幾乎完整露臉》!《它的出現》識喜者為寶,不識者當草。在溪谷搶救化石,經常靜靜想著,或許當地鄉民,知道自己家鄉某曠野雨後將會出土《珍貴化石自然資產》的鄉親不多吧!
林景文表示他相信該區域某些《特殊稀有珍貴化石標本,是國內外各界《自然科學博物館》與《民間化石人士》界,大家夢寐以求收集典藏的《精華標的珍品》吧!期盼大家認識欣賞本土化石的美之餘,也能多關注它們的存在與維護!畢竟它們是臺灣這塊美麗土地,恆古生態環境演變的珍貴軌跡有力自然證據。
墾丁化石館長林景文豪雨,到恆春三溝溪床尋寶,找到完整百萬年梭子蟹化石之美共賞。(林景文提供)
林景文。 圖/林景文提供
36年溪谷尋寶 他蒐集化石4萬件
荒蕪野溪中的石頭,對64歲的林景文而言,可能是蘊藏百萬年古生物化石的珍寶,他以「搶救」國家珍貴自然資產的心,隻身在屏東恆春半島投入採集工作,36年來蒐集4萬件化石,不乏等同國家級博物館的完整化石標本。
林景文說,他單純想為生態環境做件事,讓生命不留白,化石不是私產,只做教育推廣和展示用,更盼有心人支持到各地巡展,在懂它丶疼它丶愛它的前提下,會以自在丶歡喜心考慮全數割愛。
「第一次見到古生物化石,就被藏著地球生長奧秘的化石感動!」36年前,當時28歲的林景文,偕友人到恆春半島西台地的溪谷河床找化石,自此和化石結緣,每當大雨過後,就帶著小石鋤和袋子,在泥濘又濕滑的溪谷中來回穿梭「尋寶」,已收藏4萬多件海相、陸相和植物化石,吸引學者造訪交流,也為恆春半島百萬年來的環境、生態和氣候變遷做見證。
林景文說,這些可能是蘊藏百萬年古生物化石的石塊,不去理會,就會被湍流溪水沖刷毀壞或流入大海,消失無影,想到心痛更不捨。林在車城後灣購買農地設生態工作室,引領遊客或學生團體認識、欣賞恆春化石世界,除了一股傻勁、衝動與毅力外,也少不了痴狂與奇緣。
墾丁化石館長林景文豪雨,到恆春三溝溪床尋寶,找到完整百萬年梭子蟹化石之美共賞。(林景文提供)
大香螺包藏寄居蟹 化石中化石 車城後灣溪出土
中時電子報 / 陳慶福/車城報導
海棠颱風帶來豪大雨後,化石收藏愛好者林景文進入化石寶地屏東車城鄉後灣溪流域尋寶,採到一件相當罕見的化石中的化石,它是大香螺化石中還包裹著寄居蟹化石,除此之外還有三枚鯊魚牙、螃蟹、白臘樹葉等化石,昨日他帶領高市陽明國中學生探索後灣溪神祕世界,學生驚呼連連。
蘊藏豐富化石相的車城鄉後灣村後灣流域,每逢豪大雨後,因山坡坍方而大量出土螃蟹、貝類、甚至古象、鯨魚脊椎骨等化石。
長期在後灣流域採集化石的車城鄉民營前蓬萊化石館長林景文,在海棠颱風帶來豪大雨後知道後灣流域必出土化石,即入山尋寶,這次尋寶出乎他意料之外,不僅採集不少螃蟹化石外,還找到罕見的蟳化石一枚、三枚鯊魚牙,更高興的是採集一枚化石中化石。
林景文昨日表示,這枚化石中的化石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枚,它是大香螺化石中含著寄居蟹化石,而後灣流域出土化石年代在三十萬到五十萬年前,由於出土大量螃蟹化石與貝類化石,可見恆春半島在古生代是在海底。
林景文在屏東恆春半島投入長達36年的化石採集工作。 圖/林景文提供
林景文在後灣溪找到鯨魚化石
自力經營化石博物館的林景文,最近在恆春西台地北側後灣溪河谷發現一具長達一百五十公分的鯨魚肋骨化石,這具因梅雨沖刷現形的骨骼化石,重達三十公斤,初步推斷距今已三十萬年,林景文說,這極可能是本島陸域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鯨魚骨骼化石。
林景文多年前曾在車城經營化石博物館,一般人對生冷古化石可能沒多大興趣,他卻樂此不疲,自力經營博物館陳列四萬多件古化石之餘,還努力催生恆春半島化石主題館,雖然化石館最後吹起熄燈號,他還是致力採集,希望為過往歷史留下證據。
恆春地區前陣子連續降雨,林景文重回恆春西台地北側,又有重大發現,這次找到一具堪稱完整的鯨魚肋骨化石。
林景文說,這具化石約在恆春石灰岩層與四溝層之間發現,其下是年代更久遠的馬鞍山層,推估距今已有三十萬年,整具化石長約一百五十公分,直徑從十到二十五公分不等,重約三十公斤,前方有部分斷裂,全長可能超過二公尺,以肋骨長度推算,三十萬年前夭折的鯨魚,體長可能逾十五公尺。
這具化石被發現時,表面層還參雜了不少貝類化石,林景文說,照此推斷,鯨魚應該是在海底死亡,經過地殼板塊運動後才被推升到恆春西台地。
這幾年在後灣溪上游河谷採集化石,林景文已發現七、八塊鯨魚脊椎化石,四、五十塊肋骨化石,這次發現肋骨化石位置,去年還曾發現疑似頭蓋骨,他懷疑這可能是同一隻鯨魚骨骼,希望能爭取時間,在化石遭到再次沖刷、斷裂破壞前採集完成,以古化石再現鯨魚原貌。
墾丁化石館長林景文在楓港里龍山,發現一塊完整美麗樹葉化石,他說這是奇幻之旅,難得一見的植物化石出土。(林景文提供)
墾丁林館長發現二百萬年前罕見葉化石
台灣民眾電子報 / 記者陳明道 / 屏東報導〔2020-04-29〕
墾丁化石館長林景文今年三月在楓港里龍山,發現一塊完整美麗樹葉化石,他在臉書PO文介紹這是奇幻之旅,難得一見的植物化石出土,全台各地多次發現貝類、海膽等海底化石,卻很少發現陸地上的植物化石,此次在恆春半島發現稀有樹葉化石,可作為見證恆春半島,早在二百萬年就有植物生長,具有植物界作本土學術研究價值。
林景文說,混沌世界.上帝傑作!一生有幸採獲多種約200萬年的本土《植物化石群大自然曠世之作》~《楓港.里龍山》罕見的葉片(脈)構造清晰且完整的闊葉林族群《美麗樹葉化石,一敲擊之下,奇幻破石而出…》。
N年來,在南臺灣乾罕枯水期,幸運持著《地利之便》,經常頂著烈日或正面迎著強勁落山風…獨自潛入荒蕪野溪,沿佈滿大小岩石的溪床而上,或下至毫無蔭蔽的礫石海岸~在曠野蠻荒之地,奮力集中意識(志)去《察覺?感應~找尋或許只有千(億)萬分之一機率可能存在的它們》!在當下亦持予專注且謹慎奕奕地,用心敲(請)出已長睡約200萬年《台灣現代樹種的祖先!》。
然長年在里龍山附近地層岩石堆中,已採獲多種稀有植物化石的記錄,初步可研判推測~在200萬年前,臺灣島南端林相景觀或許呈現以《闊葉林植物群為主》…!由此可見:人類欲一窺浩瀚神秘地球億萬年來的生態與氣候變遷軌跡,唯獨努力去找尋《古生物化石標本!》,因為它們是最有力也直接的證物!它們乃是上帝為地球人保存探索大自然恆古生態環境的稀世瑰寶!
墾丁化石館長林景文在楓港里龍山,發現一塊完整美麗樹葉化石,他說這是奇幻之旅,難得一見的植物化石出土。(林景文提供)
墾丁奇人!南台灣化石館長 愛台灣時間最久 蒐集台灣化石將近40年
愛傳媒採訪中心報導〔2020-10-10〕
這幾年大家都流行說愛台灣,但是到底誰愛台灣最久?答案絕對不是講話大聲的政治人物,而是「館長」——別誤會了,這裡的館長是「恆春化石工作站」的林館長,不是那位健身館的陳館長。
本名林景文的林館長,是化石界與南台灣最出名的館長,他蒐集台灣化石已經37年,不過展現他愛台灣時間最久的關鍵,還不在於37年,而是他收集到許多有上百萬年歷史的台灣化石,種類之多、品相之完整,都足以傲視全世界!
林館長收集的台灣化石中,有許多螃蟹化石,其中一個上看百萬年歷史的梭子蟹化石,非常完整而清楚,可能是全世界最完整的梭子蟹化石(螃蟹化石照片由林館長授權使用)。
林館長說,他年輕時偶然接觸到化石,就深深被這種經過時間與地質作用而產生的大自然藝術品吸引,後來到了恆春,發現當地化石的種類多而且密集,品質也非常好,就這麼留在了恆春,轉眼已經十多年了。
經常在臉書上大方分享化石尋寶收穫的林館長說,恆春的地質年代大約幾十萬年,發現許多螃蟹、貝類等海洋生物化石,也有大象、馬、牛、鹿等陸地生物化石。林館長認為,恆春有大象化石,可見台灣本來就有原生的大型陸地生物,這也可以推論出冰河時期台灣可能和大陸相連。
要採集化石有訣竅,除了選地點,還要選時間。林館長經常利用大豪雨或是颱風天這種天氣,到恆春半島西台地的頭溝溪、後灣溪、四溝溪等郊區去採集,這是因為恆春山壁的岩石經過大雨沖刷之後,很容易有化石出現,所以他不必像一般人印象中的考古,要在山裡面滿身塵土、拼命挖洞,而是在溪邊直接採集。幾天前林館長去採集時,還發現居然有人在郊區縱火,幸虧及早發現通知消防隊員,沒有釀成更大的災害。
台灣的考古研究是從日治時期開始,1897年(明治30年)粟野博之丞在圓山撿到石器,引起關注;伊能嘉矩和宮村榮一來到圓山發現貝塚,鳥居龍藏又在圓山發現多量石斧、陶器以及骨器等。圓山遺址的發現,成為台灣考古學的開端,日治時期的考古傳承到後來的台灣大學考古學系(目前已改名為人類學系)。
林館長不是學院派,他自力採集研究台灣化石,也打造化石自然園區,希望能給無比珍貴的台灣化石資產,一個永遠的保存基地。
對台灣化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林館長的臉書粉絲專頁「恆春化石生態工作站林館長」,這位台灣化石奇人,不只經常分享化石採集的收穫,也會不定期舉辦化石生態之旅,「以化石會友」。
恆春化石生態工作站林館長 https://www.facebook.com/Aarchhouse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