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撒奇萊雅族】「達固湖灣」古戰場挖出800年貝塚螺貝 重建花蓮奇萊平原變遷史〔2017-02-20〕

已更新:2021年6月29日


成功大學考古所去年意外在古戰場挖出多顆貝塚螺貝,經考證已有八百多年歷史。(記者王峻祺攝)



【撒奇萊雅族】「達固湖灣」古戰場挖出800年貝塚螺貝 重建花蓮奇萊平原變遷史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2017-02-20〕


成功大學考古所去年到花蓮「達固湖灣」拜訪撒奇萊雅族耆老,意外在古戰場挖出多顆貝塚螺貝,經考證已有八百多年歷史。花蓮市洄瀾人文館結合多項出土文物,舉辦年度特展,重建奇萊平原的變遷史,邀民眾一起探索消失的古聚落故事。


奇萊平原為花蓮市古地名,百年前主要居住撒奇萊雅族,歷經時代變遷及戰亂影響,古聚落逐漸消失,成大考古所於去年暑假到花蓮實習,由地方耆老引導走訪古戰場。



撒奇萊雅族火神祭


研究團隊在古戰場田野調查時,意外挖出距離八百年前的貝塚螺貝,並依保存下來的食物殘渣推測,當時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仍主要以撈貝、漁獵及農耕維生。


花蓮市公所表示,「滄海變桑田—消失中的奇萊平原古聚落」特展聚焦於奇萊平原的發展史,包括漢族、撒奇萊雅族與噶瑪蘭族間的聚落變遷,搭配文獻史料及考古證據,重建奇萊平原的歷史故事,除展出完整的貝塚螺貝,還有日治時期的砂素面陶片與玻璃藥瓶,其中位於十六股奇萊平原,極具重要歷史地位的延平王廟,也將提供多項古文物,如彩繪門神的門板及北管八音等樂器。


花蓮市中山路右側的縣立體育場現址,早年就是撒奇萊雅族達固湖灣部落。(記者游太郎攝)


記者游太郎/特稿


「達固湖灣」源自撒奇萊雅族〔2008-08-30〕


「達固湖灣」為撒奇萊雅族的傳統聚落,後被前縣長王慶豐在任內徵收,興建為花蓮縣立體育場,在2007年1月正名為台灣第13族的「撒奇萊雅族」人心目中,象徵意義十足。


花蓮市、新城鄉及吉安鄉早年統稱為奇萊平原,撒奇萊雅族群就在平原上居住、活動,在荷蘭人統治時期就有歷史記載。部落的大本營「達固湖灣」,位於現今體育場一直延伸至四維高中一帶。西元1878年清末達固湖灣(加禮宛)事件後,撒奇萊雅族為避免滅族之憂,分散隱匿於阿美族等族群中,藉此延續族群生命,代代相傳希望有朝一日恢復族名。


達固湖灣部落於1944至1945年間,遭逢2次洪水肆虐,部落大部被沖毀,族人被迫遷徙散居至花蓮市國福、國慶與十六股等地,但族人念念不忘祖先重返「聖地」的遺訓,無奈部落後經市地重劃後,變成一般民眾熟知的「德興段」。經後人不斷奔走,雖然部落不在,但「達固湖灣大道」卻從此留名,對撒奇萊雅族人而言深具意義。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71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