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文書契約以羅馬拼音來附註,是現今發現平埔族語言第一手資料。(資料照)
(台灣其實也曾經有過自己的文字,例如:布農族也曾有象形文字木刻畫曆、泰雅族的布織圖騰、排灣族的文身圖紋與木雕蛇文、西拉雅族羅馬拼音的新港文書、台語用拉丁字母書寫的白話字等)
「台語」並不是沒有文字書寫系統 兩百多年前就有羅馬拼音「白話字」 西拉雅平埔族人「新港文」 第一個擁有文字的台灣原住民
【新港文書(番仔契)】西拉雅平埔族人 第一個擁有文字的台灣原住民
自由時報/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2015-02-25〕
西拉雅族為台灣平埔族的一族,目前也是「台南市定原住民」,根據日治時期的戶口調查簿等文件種族欄註記為「熟」者,並自願向台南市政府提出登記的西拉雅族人,約一萬五千人。
西拉雅族是母系社會,現今主要分布地區在台南和高雄兩地,台南市則是西拉雅族的大本營,境內並設有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目前有西拉雅族人大大小小的聚落共有四、五十個,主要部落則有十餘個。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約1.5萬人自願登記為西拉雅族人
台南市西拉雅原住民事務推動會執行秘書萬淑娟表示,西拉雅族曾有光榮歷史,也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是台灣第一個文字化的原住民族,雖中斷約一百五十年,但經多年復育,目前已有西拉雅字典、教材、有聲書等,南市教育局也在十所國小教授西拉雅語。
萬淑娟表示,十七世紀荷蘭人來台,主要就是與西拉雅族接觸,並以羅馬拼音將西拉雅語文字化,荷蘭人離開後,西拉雅族繼續流傳使用一百多年,還用來與漢人簽訂土地租賃、買賣契約等,民間俗稱為「番仔契」,又叫做「新港文書」。
西拉雅族的祖靈信仰為「阿立祖」,祭祀的地方稱為「公廨」,目前在台南東山吉貝耍、佳里北頭洋、大內頭社、官田番仔田、白河六重溪等五個部落,每年都舉辦傳統夜祭。
衣著部分,西拉雅族已西化及漢化,並無一致性服飾,但根據一八七一年來台的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所拍攝的老照片,西拉雅族人都戴有頭巾,各部落的服飾並不統一。
「台語」並不是沒有文字書寫系統 兩百多年前就有羅馬拼音「白話字」
「白話字」(Pe̍h-ōe-jī、POJ)是以羅馬字書寫的鶴老話正寫法。
「白話字」本身不僅是標音系統,經過發展後已被視為一套具有完整系統的書寫文字,被廣泛的鶴老話使用者作為書寫表記的工具之一。目前,由維基媒體基金會所協作的鶴老話維基百科便是以「白話字」做為知識傳遞的文字媒介,為鶴老話的語彙保存、正寫表記以及知識推廣都做出了些許貢獻。同音位、不同腔調使用同一拼寫法,例:「蚵」,台北腔/ə/、台南腔/ɤ/,在「白話字」都以「o」表記。
「白話字」在1810年代由基督教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麥都思在英屬馬來亞馬六甲創造並推行(設計上以漳州音漳浦腔為基礎),其於1837年出版《福建方言字典》,因此後來被外界稱為教會羅馬字(Kàu-hōe Lô-má-jī,簡稱教羅)。白話字於1850年代傳播至廈門,由多位傳教士改良之,當中以打馬字版本(設計上以廈門音為基礎)最多人使用而成當今主流寫法。若條目無特別強調,本條目內文皆主指打馬字版本;不過在中國大陸學界,常以甘為霖版本與閩南方言拼音方案作對照,而被稱作「甘為霖方案」或「〈廈門音新字典〉方案」。
「白話字」書寫記錄台語、客話和台灣原住民語言
「白話字」已有兩百年以上的實際使用歷史,亦曾經在閩南地區(泉、漳、廈)、台灣和東南亞的教會中相當普遍地被使用過。例如台灣第一份大眾媒體——創刊於1885年的《台灣府城教會報》(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正是使用「白話字」當作文字媒介的。其後亦有大量非宗教人士使用之,更有人用其書寫客話和台灣原住民語言。
在台灣,1970年代國民政府全面禁止使用「白話字」,並沒收教會的「白話字」聖經,而同時代,閩南民間的「白話字」也因為國語運動而漸漸式微。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