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 攝影記者李惠洲
【水水的故事】大家忘了二水摸乳巷,也忘了坑內坑進香古道 尋找回憶中巴布薩東螺社平埔族人(老二水人)的故事(何必願多情—二水坑內坑之旅「番仔口」)本文轉貼
2006年的仲夏,我和坑內坑有一段奇遇;那個夏天,在一片蘆葦叢中,我坐在淺水溪中,玩弄我搖搖欲墜的未來,一雙瞳孔深邃且空洞;那時的坑內坑,我騎著白塔一路沿波而上,盡處沒有了路,我只知道上方是松柏嶺,但沒有出口,一如2006年的所謂腥風血雨的仲夏夜之夢……。
一、標誌一種變遷
豐柏廣場一直是大家熟悉往松柏嶺的登山源頭。我每次從山腳路由北的田中入侵二水時,總是浮起一個好奇,這條山腳路似乎每個地方都會攜帶我這個浮雲遊子回到故鄉,只要一條往山的路徑,攀上山頭,就是我的故鄉的領土。每一次經過合和村的受德宮招牌時,都沒有勇氣去尋找那傳說中的另一條山路。
山腳路二段492巷,紅本交石雕藝品館旁的導引招牌,一路往上即可到達。
2006年的11月,一條消失40多年的古道,坑內坑重現。其實,古道一直存在,只是在坑內坑和松柏嶺交接處,40多年前的颱風坍崩把連接口中斷了,而從山腳路一路沿坑內坑是一條頗為寬闊的產業道路,鋪柏油的,但仲夏的印象,還有那場搖墜的溪谷,所以我不敢由下往上爬;我選擇從松柏嶺新設的路口,顛倒翻轉而下。
如果你不清楚或者猶豫,尋找路標的迷濛,告訴你一種清晰且大的標誌—銘歌小吃部;在它的左側,豐柏車道山路快到達松柏嶺時的一種農村的變遷標誌,路的另一方,就有新的、醒目的坑內坑標誌。
這條路走到山腳路,腳程很輕鬆,不到兩公里的路程。
二、尋找回憶的東螺社
每一次的漫步,對我而言,都是一種驚嘆號。而最近的我,不再流連這些典故;畢竟這些風花雪月留以當年話綺窗,如果夜雨仍在巴山。
常常在報章上看到「老農流連小吃部」的報導;這社會一直是一種映象管,從小時的三合院的「埕」的輕羅小扇撲流螢,然後是「榕樹下」「大樹公」的「笑談三國」,接著是「店仔頭」的「收音機」「電視」的「日本摔角」「史豔文」,接著是我家的「店啊」開講,然後大家都被趕入客廳,對電視機開始「守寡」,現在流行起的「小吃部」,其實,都是一種「消滅寂寞」的產物,如日本的「酒館」、美國的「小夜店」。
人,畢竟不如「貓頭鷹」,能專注鎮守一種黑夜。
感謝,小吃部,給老農忙碌一生的掙扎後,追尋到一種靈魂出竅的通道。
這麼說,似乎和坑內坑古道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我一直啞笑他的導遊說明:最早的原住民—獼猴。錯。這是「番坑」,這是「平埔」的遺址,尤其是「香山」本名是「番山」,我有些驚訝,因為一兩百年前,我的祖先都還回去那裡祭祖。
松柏嶺坑內坑出口的導覽說明。
我想說的是,坑內坑是東螺社或是貓羅社的後裔,但我沒太多時間去深究,我只能從一些蛛絲馬跡,去做一些考究。
有茄苳的老樹,是平埔的鮮明紀錄。
圖片說明:日治時期的二水庄部落
三、簡單的史料梭尋
263公尺 的木棧步道,花了四十多年後,才有人想起,一如兩岸的阻隔,那樣的尋根,連接;一如台灣,就如我花了兩天的時間,才找到那家「凡爾提斯」, 劉峰松 先生問我要在一樓或在二樓進餐,我毫不遲疑的選擇二樓的台灣。
站在他特意以地板玻璃在腳下空出的透明櫥窗,零零碎碎的陶片,他說:「那是一段我們尚不知道的歷史。」其實應該說,是一段忽略的歷史。
商禽的「眼」那樣寫著兩岸的悲劇:「一對相戀的魚/尾巴要在四十歲以後才出現/中間隔著一道鼻梁/猶如我和我的家人/中間隔著一條海峽/這一輩子怕是無法相見的了/偶爾/也會混在一起/只是在夢中的他們的淚」。我從不去否定他們需要落葉歸根,但我一直悲傷:身為台灣的悲哀,撫摸自己的胸口,卻從不知自己的過去,不管是最近的或者多年前的很深且未痊癒的疤痕。
而這一段263公尺 短短的路,一如海峽,走了四十年之遙遠。淹沒著許多歷史。一直以為小時的表哥,每次的過年,從二水攀山而上,是坑內的那條步道,有傳說中松柏嶺兩顆龍眼的山路小徑,大家忘了「摸乳巷」,也忘了「坑內坑」。
這是一場對外來侵略的厭惡;因為畏懼,所以不准我們明白自己的土地。
有關坑內坑的報導,很清楚是一種無知。
「早期坑內坑一帶有很多螢火蟲,九二一大地震後泉水不見了,螢火蟲也明顯減少,最近泉水又出現了,長、寬各10多公尺的水池,不斷冒出泉水,既有充分水源,值得開闢為螢火蟲復育區,供遊客觀賞。」有人如此回憶著。
「地方爭闢螢火蟲復育區,林務局:保持自然生態為宜。」有人如此夢幻著。
「二水公所最近正積極整理連接松柏嶺的坑內坑步道,計畫在元宵節舉辦活動,阿兵哥們昨日就到步道清理環境,不僅將路旁比人高的雜草砍除,螢火蟲復育區的爛泥巴,他們也拿起圓鍬鏟除。……阿兵哥上山下水地幫忙,二水公所祕書陳文獻特別代表鄉長許文耀前往慰勞,謝謝他們幫了大忙。」有人如此行動著。
但我比較好奇一段故事:「道光年間台灣西部平埔族大舉遷入埔里盆地,彰化地區的平埔族遷移人數多寡不同,其中以東螺社最多;東螺社民離開故地以後,在埔里的籃城另覓新天地。曾是「東螺舊社」的「北斗街」,在清中葉已成為熱鬧的漢人街肆,二水的「番仔寮」、「番仔厝」不復有東螺社人的身影,「番仔田」也變成漢人所有的田地,老一輩的依稀聽說:直到日治初年,番仔還曾經回來收番租,不過今天在二水,似乎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老二水人。」
更令我好奇的是:「沿著山腳路從田中香山(番山)來到二水。比對日治時期的台灣堡圖,清末這個地方稱為十五庄「坑口」。往前走,還沒到「桃仔宅」,先經過一個叫做「番仔口」的小聚落,旁邊則有「番仔田」的小地名。」還有二水的「茆」家姓氏的由來:「民國八十五年(1996),兩次到埔里籃城調查,與東螺社後裔有幾次的訪談。這些東螺社民都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光從姓氏就可以分辨;村中的豹、茆、乃、黎、墜、宇等,都是東螺社的姓。這讓我想起二水也有罕見的「茆」姓,根據埔里戶政事務所的資料,「茆」姓登記的種族別為「平」或「熟」(熟番),都是平埔族的意思。在復興村進行聚落調查時,村中幾個長輩,皆指稱坑口這地方,要算「茆」姓最早定居在此,難道二水「茆」姓家族也是平埔族?為了解決這個疑惑,翻遍了二水鄉與田中鎮日治時期的戶口調查簿,戶口簿種別這一欄,寫的卻是「福」(閩南人)並非「熟」。
由於平埔族很早就與漢人同居一地,本社群的語言、服飾、風俗習慣,清代中葉以後逐漸消失殆盡,甚至族人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血統。雖然這個結果與預期不同,我仍然對茆姓家族充滿好奇。經由賴宗寶校長的引介,來到明世界班主茆明福家前,心中還在猶豫如何開啟這個敏感的話題。茆 明福 先生致力於傳統戲曲的傳承和革新,在藝文界相當有名氣,他對我要談的重點不是布袋戲,而是他奇怪的姓,顯得有點訝異又略微失望。也許是編劇及蒐集資料的習慣,茆先生雖然年紀不大,家族的事情倒也頗為知悉,坐定了以後,便開始講述「茆」姓由來。祖先據說原先姓「王」,清朝被盜匪追殺,走投無路時,一頭鑽進果子狸洞口,果子狸不但讓他躲藏,還把洞口結了蜘蛛網。盜匪追至,因為看不見腳印而作罷,祖先為了感謝果子狸從此改姓「茆」;「茆」閩南語念為「麻」,即果子狸之意。茆家原居坑口,家勢本來極為興旺,爬上屋前兩棵芒果樹,看得到的土地都屬茆家所有。相傳一到茆厝門前,文官必須下轎,武官下馬,可見家世之顯赫。後來族中有人好賭,地理師來了也不加理睬,因此得罪地理師,他心中有氣,便拿手中的水煙將兩株鈴籠草燻黃,再將水煙兩邊吊著狸鬚,茆厝的地理因而被破壞,茆家也敗了下去。現在開基地的坑口以及附近的柳仔坑、水尾住有最多族人,另外叔輩搬到竹山、埔里、民間等地。」
我在坑內坑步道散步時,看見一次老幼男子,在種著桂花,由小載卡多一路把桂花放置路旁,再栽種。我本以為是一種職業,一種辛苦的勞力付出,要賺取所得。
我習慣和陌生人聊天,沒有負擔,如風雲吹過即散,不必背負任何情感,只享受溫暖人情,也不必掌管風塵爭波,更無須眼淚或微笑。
他教訓了我,因為我的無知,對於歷史。
四、從前 從前的故事
他問我這條古道的遊歷,而我一無所知,在他知道我是山頂人,便更是搖頭。
白髮的過客告訴我歷史。
「什麼?你不知道,以前一直到枋橋頭、寶斗、員林到松柏嶺進香,都是走這條路。」
我說我年輕,路消失太久了。
這是條「進香古道」,和猴探井和九彎十八拐和二八彎古道截然不同。
這麼說著,讓我喜悅著,終於又明白一點台灣。
所以剛好一路而下,遇到一群公差的打掃和栽樹的婦人,我開始習慣微笑,也和她們問好。然後問她們何處來?
很好玩的,她們只是工作,不知是為哪個單位工作,很好玩的。
單調的景觀,那是因為這一條路太寬,太乾淨,一點都不像古道,而很短,不到 兩公里 ,我很快走完。
然後,向自己交代:一切都過去了,關於那條溪水的仲夏夢,一段必須掩藏的污檅。
五、受德宮
我在受德宮休息,恢復一下對廟的喜悅。所拍了一些照片。
我喜歡看廟的建築。那些故事。
母獅 公獅
很特殊的石獅。母獅沒有小獅膩著,公獅不玩球。
這條龍住應該是六零年代,浮雕,降地龍,龍首在下,尾在上,不可垂尾。
後方三幅壁堵,最上是「喜上眉梢」,有喜鵲,也有蠟梅。
中間要和右邊相配,我只照了一半「祈求」,有將軍拿戟還有小童拿球。
下幅則是「麒麟獻瑞」。
最上面門楣是八仙,跟清水岩應是同一時期整修的。
左邊是魚躍龍門 右邊則是三顧茅廬。
六、給我的朋友
我還是會出遊。但最近接下一些工作,今天週刊打電話過來,另外又有一些事務要忙著,奔波著追逐錢財。
所以,我還會照相。
這個假期走了日月潭24公里一圈,雲林林內的坪頂到八色鳥的湖本,還有一些去腳去走的山路。
但我不再書寫了,因為我必須忙著工作。
在坑內坑的路旁,我照下了野百合,那就是我的未來。
在桃山廟,我也照下了仙桃樹。
一個旅人,要學野百合去覓仙境了。960215
野百合 仙桃樹 噴泉
【文章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歡迎大家一起加入📣【二水漫遊小旅行-東螺田野工作室】📣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