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與商業登山團號召山友淨山,清掉駐在所遺跡酒瓶,引發爭議。(翻攝自「Celine and Cynthia - 不只是旅行」影片)
【考古台灣--文化層中的島嶼記憶】網紅淨山清掉「日治駐在所遺跡酒瓶」 「就是一堆垃圾」考古專家、學者急了
自由時報 /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2022-02-13〕
國人近年瘋登山,卻由於對山林不夠瞭解,造成諸多問題,Youtuber「Celine & Cynthia」近期參加商業登山團赴霞喀羅古道淨山,卻撿走日治時代駐在所遺留酒瓶引發爭議。考古學者鄭玠甫呼籲,淨山時若確認是當代垃圾可撿,不知道物品年代,就不要移動;教育工作者蔡佾霖(馬雅人)表示,淨山立意良善,仍應先具備基本的山林人文歷史知識。
有18萬訂閱者的Youtuber「Celine & Cynthia -不只是旅行」近期和商業登山團「台灣368」合作,召集多位山友赴霞喀羅古道淨山,聲稱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大家更重視環境保護與永續,並上傳影片至Youtube。
根據影片,浩浩蕩蕩的一行人將沿線「馬鞍駐在所」遺跡的眾多酒瓶,通通當成垃圾清下山,一共撿了130公斤的垃圾,並找8個嚮導幫忙揹垃圾,影片中更直接標註酒瓶堆「就是一堆垃圾」;影片上傳後在登山界引起爭議。
據登山界人士指出,「馬鞍駐在所」遺跡附近的玻璃瓶除日人留下外,戰後的山林工作者、獵人等也都陸續留下不少玻璃瓶,可以說是瞭解當地山林活動歷史的見證。
美國波士頓大學考古學系博士、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員鄭玠甫受訪指出,年輕人壯遊、爬山不是壞事,但此次撿駐在所酒瓶事件,以及日前發生的「國定遺跡萬山岩雕疑遭攀爬」事件,都是對於當地歷史、文化的不夠瞭解與尊重,在對自然生態認識的同時,也瞭解當地,給予適當的尊重。
對於日治時代「駐在所」的功能,鄭玠甫解釋,日治時代日人為了統治台灣深山裡的原住民族,因此在山上建立的警察局,就是駐在所,總數多達上百個,日警也會攜家帶眷到駐在所,因此在駐在所遺留下了酒瓶、鍋碗瓢盆等物品,許多駐在所在日治後期或是戰後遭到遺棄。
網紅與商業登山團號召山友淨山,清掉駐在所遺跡酒瓶,引發爭議。(翻攝自「Celine and Cynthia - 不只是旅行」影片)
鄭玠甫說,駐在所的酒瓶雖然當時是被當作垃圾丟掉,但是長時間被保存,就是文化資產的一種,無論是撿起來集中,或是拿下山丟棄,都是破壞脈絡,也讓後人少了一處可以瞭解當時歷史的地方,因此呼籲登山者淨山時,若明確知道是當代垃圾可以清除,但不清楚其年代,就不要移動,因為對考古學者而言,遺留的物品放置在哪裡都會有其意義。
歷史研究者、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教師蔡佾霖(馬雅人)指出,淨山立意良善,但這些被當成垃圾的酒瓶就是文物,從考古觀點而言,離開了出土脈絡,其考古價值就會下降,即便日後被放回,也是經歷了破壞,而就算不是當年日本人所放在該處,也是歷史變遷的一環。
蔡佾霖說,台灣對於山林歷史教育的內容,在教育體制內教得不多,頂多就是「日本人來台開發林業資源」,不過歷史課本篇幅有限也是事實,但登山者仍應具備基本常識,如見到酒瓶有日文標示等,理應就知道不應該撿走。
不過,部分網友認為酒瓶堆無論年代久遠「就是垃圾」,蔡佾霖解釋,以他過去參與的考古發掘,「許多就是在挖的垃圾堆」,例如台北捷運圓山站外的一塊空地,目前被圍牆圍起來,是史前文化的圓山遺址,土地價值達好幾億元,而用圍牆保護的理由,簡單說「就是要保護圓山人的廚餘堆」。
針對影片所造成的爭議,「Celine & Cynthia -不只是旅行」也在影片下方發表聲明,指出「對於在淨山前不夠了解霞喀羅古道的歷史,做出不尊重當地文化遺跡的行為深感抱歉,未來我們在做任何影片之前會再做好更全方位的準備。」,未來也會再拍影片邀專業人士探討。
【考古臺灣的50堂課】透過人類學家的眼光 讓你更認識這塊島嶼歷史(臺灣歷史不只四百年 古南島文化至少七千年) https://pse.is/3ty874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