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客家小鎮美濃曾有「菸葉王國」美譽。(記者蘇福男攝)
【菸葉王國--美濃】菸葉帶來可觀財富 培育出近400位美濃博士 走過百年專賣制度 台灣「綠色黃金」菸草功成身退
自由時報 /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2017-10-11〕
高雄客家小鎮美濃從日治時期引進菸葉栽植,在60年代栽種面積高居全台之冠,而有「菸葉王國」美譽;菸葉為美濃菸農帶來可觀的財富,一甲子以來辛苦培育出近400位博士,今年菸葉產業走入歷史,「菸葉養大的博士」也成絕響!
菸草在台灣至少有400多年歷史,日治時期並走入專賣時代長達1世紀,1933年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在里港庄(今屏東縣里港鄉)試種黃色種菸草,並在下淡水溪(高屏溪)畔設置「日出」、「常盤」、「千歲」3處日人移民村,由於菸葉採收、燻烤亟需大批勞力,日移民村菸農因此雇用鄰近地區的台農協助。
時任美濃庄長林恩貴得知菸草專賣作物的種植技術,和由國家統一收購的利基,因此透過宴請進行適地調查的專賣局官員,爭取開放美濃農民申請種植菸草,並於1939年繳出第一批專賣菸草,此後數十年間,美濃一躍成為台灣菸草種植最密集的區域。
1975年美濃種菸面積達2300公頃,占全台菸田總面積4分之1,高居全台之冠,當時種植戶近1800戶,每4戶人家即有1戶是菸農,種植菸葉雖然辛苦,但收益是稻米的1、20倍,穩定、優厚的國家保障收購價格,吸引美濃人前仆後繼投入菸葉產業。
「『摘菸筍』、『串菸葉』、『燻烤菸葉』幾乎是美濃菸農子弟的共同記憶。」台灣地區美濃博士學人協會秘書長古錦松3代種菸葉逾半世紀,從他3、4歲懂事就知道甚麼是「菸葉」,但童年對菸葉的記憶卻是痛苦的。
「菸梗跟菸葉中間會長小小的菸筍,菸筍會吸走菸葉養分,所以小時候放學就是要到菸田摘除菸筍!」
古錦松說,菸葉大小農事上百項,摘菸筍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雜工,所以都由農家小孩來做,從菸草種籽下土後,育苗、種植、培土、施肥、斷芯、整理菸樓燻菸室、劈柴、摘菸、燻烤等,採收季節又得配合10天一輪的菸樓烤菸工序,「感覺農務一整年也做不完」,美濃在地已故作家鍾鐵民就曾戲稱「菸葉」為「冤業」。
古錦松還記得,1985年他在大學教書,每個月薪水1萬2000元,而美濃老家種菸1甲地的收成,相當於他1年的薪水,美濃至今產出近400位博士,菸葉功不可沒,堪稱是「菸葉養大博士」。
菸葉為美濃菸農帶來可觀的財富,一甲子以來辛苦培育出近400位博士。(記者蘇福男攝)
栽種菸葉亟需大批勞力,美濃菸農間互助合作,形成獨特的「交工」產業文化。(陳志鵬老師提供)
昔日菸樓有8公尺高,菸農燻烤菸葉必須爬上爬下。(記者蘇福男攝)
今年3月台灣菸酒公司與菸農全面終止契作,末代菸田採收後,台灣菸葉產業走入歷史。(陳志鵬老師提供)
走過百年專賣制度 台灣「綠色黃金」菸草功成身退
自由時報 /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2017-10-11〕
行政院離菸政策拍板定案,台灣菸酒公司今年最後一次採購國產菸葉,曾為台灣經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綠色黃金」菸草,從此「退位」走入歷史。
專研台灣菸業產業史、「台灣的菸業」一書作者-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長洪馨蘭指出,菸草從領取種子栽種到採收、收購,全由國家嚴格控管,除非在產區,原料菸葉不可能出現在一般市場,堪稱是「最神秘的作物」,而在統治者眼中,菸草可說是一本萬利的「綠色黃金」。
1887年清光緒年間台灣巡撫劉銘傳,就在台北設立「釐金總局」,規定台灣各港口進口原料菸葉或煙品都需抽釐(徵稅),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更以軍事力量,嚴格執行菸草課稅。
日人先計畫性清查台灣各地菸草種植現況,之後進行適地調查,透過對自然與人文調查,圈選適合專賣菸草種植的地點,從此開啟「台灣菸作許可制」,首批許可名單計有菸農362人、菸田156甲。
洪馨蘭說,所謂許可制,就是由政府嚴格控管菸草種植品種、過程及總量,從領種開始,包括施用的肥料、栽種株數、間距等,均由政府派駐各菸區的輔導員嚴格清點,依照規定,菸農不得種植非規定品種,且為目視可見,清點菸田時期的標牌插立高度需2公尺以上,清楚載明種植者姓名、許可號碼、種植區行數、株數、檢查日期等資料。
台灣的專賣事業始於1897年的鴉片專賣,後來基於事權統一、方便管理考量,1901年成立「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主掌鴉片、食鹽、樟腦等重要民生物資的生產配銷大權,菸草也在1905年納入專賣制度,二次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專賣制度,直到2002年取消「菸酒專賣條例」,公賣局改制為「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的百年專賣制度才畫下句點。
前台灣省議員、諮議長余玲雅指出,民國51年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收益佔省府歲收逾54%,其中,菸類收益即佔公賣收益63%,菸草對台灣經濟的貢獻度功不可沒。
日治末期台灣原有宜蘭、台中、嘉義、屏東、花蓮等五大菸草產區,國民政府也延續發展,由於台灣夏季雨水、颱風多,不得不選擇栽植「秋菸」,但宜蘭菸區因冬季易受東北季風侵襲,不適合栽植秋菸,而於1962年遭裁撤。
1969年全台種菸面積近1萬2000公頃,耕戶9200多戶,菸農至少有2萬人,菸農組織「台灣省菸葉菸草耕種事業改進社」地位舉足輕重,在歷屆選舉成為各方勢力拉攏的對象。
但1980年代受國際菸草貿易自由化衝擊,公賣局決定減少菸田面積,1987年台灣開放菸酒進口,國產菸市占率一路下滑,1997年「菸害防制法」上路,禁菸場所逐漸擴大,台產菸業產業一厥不振。
2001年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公賣局辦理最後1年原料菸葉收購,全台種菸總面積剩2196公頃,台灣百年專賣制度正式結束,去年財政部確定不再收購國產菸葉,今年3月,台灣菸酒公司與菸農全面終止契作,末代菸田採收後,台灣菸葉產業終於走入歷史。
除非在產區,原料菸葉昔日不可能出現在一般市場,堪稱是「最神秘的作物」。(陳志鵬老師提供)
「綠色黃金」菸草,曾為台灣經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記者蘇福男攝)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