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台北地院改建 發現清代原住民上課的書院「番學堂」遺跡〔2016-12-07〕

已更新:2022年12月19日



清代「番學堂」建築遺構排列整齊。(北市文化局提供)



台北地院改建 發現清代原住民上課的書院「番學堂」遺跡


〔記者聶瑋齡、溫于德/台北報導〕2016/12/07


台北地方法院寶慶院區要蓋新大樓,今年七月試掘,約挖了一個月時挖出台北古城的歷史古蹟,為清代劉銘傳時期台北古城內第一個原住民教育書院「番學堂」遺構,包括主體建築基礎、外牆斷垣和內牆石塊等遺跡,文資委員認為附近底層亦有西學堂、登瀛書院遺構。為了保護此座台北城內少數清代建築與遺構,北市府文化局在上月底已將其指定為市定古蹟,並將協助地院另闢建地,目前限制周邊開發。


北市府已指定為市定古蹟


位於台北市長沙街一段二十七號的台北地院寶慶院區,原規劃在院內北側空地 、婦聯總會的後方興建辦公大樓,因得知底層可能有台北古城遺跡,地院在工程前期進行探坑試掘,在範圍內試掘四個探坑,並將現場的建築樣貌、建材與古地圖的位置比對。


試掘發現建築遺構,即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卅三條規定通報主管機關,在八月卅日送資料至文化局處理,文化局組成專案小組到現場會勘後,再送文資會議討論,十一月廿一日台北市文資會議正式指定「台灣台北地方法院院區內探坑試掘建造物基礎」為市定古蹟。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今年9月23日北市文化局官員與文資委員到現場會勘。(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被發現的「番學堂」遺構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城中段三小段十七地號,是一座清代書院,為劉銘傳治台時期推動自強新政的建物,也是台灣原住民教育的歷史見證。


「番學堂」在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年),為劉銘傳推行新政時於台北城設立,此政策是將原住民視為國民的積極作法,募集原住民酋長子弟,接受「漢化教育」,提供衣食、教導原住民漢文、算學、台語、官話、起居禮儀等,學制三年,聘請當時漢族知識份子任教,課程每三日由教師引導外遊與和人接觸,但番學堂最後因管理不善,在劉銘傳去職後即撤廢。


協助另闢建地 周邊限制開發


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目前發現的遺構外牆都很漂亮,內牆都是石塊,文化局依文資法第十四條列冊追蹤,未來涉及地下開挖卅公分以上工程,開發單位需先進行試掘,以確定是否留存番學堂、西學堂、登瀛書院遺構 。


由於周邊已限制開發,台北地院行政庭長廖建瑜表示,日前與院長洪兆隆拜會台北市長柯文哲,柯要地院提出解決方案,北院已在研擬中。


台北地院底層下發現清代文資書院「番學堂」,建築的建材遺構排列整齊。(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關於「土番社學」與「番學堂」


「土番社學」始創於鄭國時期興盛於清國時代,清末改為「番學堂」。


1666年,根據《臺灣府志》所載,鄭成功「命各社設學校,延中土通儒以教子弟,凡民八歲入小學,課以經史文章」。為鼓勵平埔族人就學,鄭氏特別採取扶助措施,鼓勵平埔族子弟在鄉塾讀書。當時,沈光文在目加溜灣社西拉雅人分布的羅漢門辦鄉塾,「以漢文教授番黎」並教授簡單醫藥常識。


清國為推動「撫番」教化、吏治安定,繼續推動社學教育。康熙25年(1686年),諸羅縣知縣樊維屏在平埔族五大社(新港、目加溜灣、蕭壠、麻豆、大目降)設社學4所;雍正12年(1734年)因為記取雍正10年(1732年)的大甲西社的反抗亂事教訓,進而把設置土番社學當成是清國的撫番政策要件。經由臺灣巡道張嗣昌的建議,在南北兩路的歸化番社內,設置土番社學。至乾隆年間,社學增至47所,其中臺灣縣5所,鳳山縣8所、諸羅縣11所、彰化縣17所、淡水廳6所。光緒年間實施「開山撫番」,臺東地區也「開義塾、教番童,頒《訓番俚言》,俾之誦讀。」


社學授課內容以儒學經典為教材,課程包括經學、藝文,課以試帖作文。雍正12年(1734年)正式設「社師」,「擇漢人之通文理者,給以館穀,教諸番童」(《番社采風圖考》)。縣學訓導還實施按季巡查制度,親臨社學「宣社師及番童,命其背頌四子書及毛詩」等。


番學堂是劉銘傳創建,其宗旨是為了培養適應洋務需要的新式土著人才。初建於腳蔓社(1886年),復建宜蘭破布烏庄(1888年),均告廢絕;最後,光緒16年(1890年)在臺北城東門天后宮正式成立。番學堂,學制三年,主要招收北部原住民「番社」頭目子弟,課程設漢文、算術、官話、臺語等,聘請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任教,「起居禮儀,悉仿漢制」;每三天師生「出游」一次,以與漢人晉接。光緒18年(1892年),「番學堂」因管理不善和受劉銘傳辭官牽連而告廢止。而伊能嘉矩在《臺灣蕃政志》書中卻指出當年讀過「番學堂」的原住民,經過十年後,只能用毛筆畫符般地寫出依稀記得圖像式的漢字。


文 /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網路版


清代劉銘傳時期原住民上課的書院「番學堂」。(記者聶瑋齡翻攝)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19,77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