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嶺頂考古遺址被不當開挖,珍貴文物裸露,花蓮縣政府緊急啟動文物搶救,邀請專家學者現勘、討論方案。(花蓮縣文化局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0年3月5日
花蓮4500年前「嶺頂遺址」 遭人私自開挖拓寬道路 千年陶片裸露、碎落四散 文化局緊急搶救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5日電) 110年3月5日
位在花蓮壽豐鄉鹽寮村的嶺頂考古遺址,保存距今約4500年至2000年前文物,部分面積遭民眾逕自拓寬為道路,導致文化層裸露。花蓮縣文化局緊急啟動文物搶救,並追究違法行為。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黃用斌今天指出,列冊遺址有巡查機制,每月巡查一次,去年底巡查員回報,嶺頂考古遺址有開發行為,文化局隨即啟動調查,發現是當地民眾逕自開發拓寬道路。
黃用斌指出,列冊遺址受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有任何開發行為都要經現勘、評估,才能評估能否開發;且遺址位在山坡地,地主按程序也需向所在地主管機關壽豐鄉公所申請。
黃用斌說,嶺頂考古遺址所在處被拓寬出一條3公尺寬、長度100公尺道路,因施工面積不大,只需1天就能完工,民眾疑貪圖方便,未經申請即動工,巡查員發現時已經完工。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花蓮壽豐鄉鹽寮村的嶺頂考古遺址,部分面積遭民眾逕自拓寬為道路,導致文化層裸露;花蓮縣文化局緊急啟動文物搶救。中央社記者張祈攝 110年3月5日
花蓮縣文化局2月底邀請專家學者、壽豐鄉公所到場現勘,因文化層已被出土,還可看見陶片及石器散落。黃用斌說,學者建議啟動緊急保護措施,將露出疑似搜集保存,已破壞位置則做測繪記錄,表面施作植被,避免文化層因雨水流失。
黃用斌指出,目前已將遭破壞遺址拉封鎖線,也會做告示牌標示遺跡位置、背景等。
由於嶺頂考古遺址位處林務局列管林班地,同樣因民眾不當開發行為,導致七里香、黃槿等林木也遭挖除,花蓮林區管理處將協同警方針對違法行為追究;壽豐鄉公所、文化局也將針對民眾未按程序申請一事調查。
文化局指出,嶺頂考古遺址所發現遺物包括陶製品、石器等,文化類型屬於東部繩紋紅陶文化與花岡山文化,民國96年登記為花蓮縣文化局列冊遺址。(編輯:孫承武)1100305
位在花蓮壽豐鄉鹽寮村的嶺頂考古遺址,保存距今約4500年至2000年前文物,部分面積遭民眾逕自拓寬為道路,導致文化層裸露,還可看見陶片及石器散落。(花蓮縣文化局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0年3月5日
距今4500至2000年前的花蓮嶺頂考古遺址,遭地主未經核備逕自拓路開挖,原覆蓋於沙丘內的文化層裸露。(記者王峻祺攝)
嶺頂考古遺址遭拓路開挖 花蓮文化局搶救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2021/03/05
距今4500至2000年前的花蓮嶺頂考古遺址,遭地主未經核備逕自拓路開挖,原覆蓋於沙丘內的文化層裸露,千年陶片「被迫出土」,縣文化局發現後,緊急投入文物搶救,除紀錄收藏還需重新覆蓋植被,相關單位則要追究地主觸法行為。
2007年被花蓮縣政府公告列冊的考古遺址「嶺頂遺址」,位於花蓮溪出海口南側旁的緩坡沙丘地,文化類型屬花岡山文化,遺物類別包括陶器及石器;去年底地主為拓寬道路直接在遺址處開挖,不僅文化層裸露,就連林班地上的珍貴林木也遭剷除,文化局監管員發現後立即制止,並請相關單位陸續會勘。
花蓮嶺頂考古遺址遭開挖的土被堆置一旁。(記者王峻祺攝)
由於嶺頂遺址上方屬林務局列管林班地,山坡上包括七里香、黃槿等林木也遭挖除,花蓮林區管理處、警方將依違反森林法究責。(記者王峻祺攝)
花蓮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黃用斌說,地主未向所轄單位壽豐鄉公所申請簡易水保計畫,就逕自開挖拓寬道路,因地處列冊遺址,若要開發涉及文化資產保存法,必須經由主管單位文化局現勘,目前遭開挖範圍寬約3公尺、長100多公尺,已投入遺物搶救。
他說,上月經委員現勘後,發現部分文物露出,也明顯看到文化層情形,現階段已派員記錄並收藏裸露陶片及石器等,為避免文化層受雨水沖刷流失,委員建議重新覆土植被,另也會現地拉起封鎖線、設置標誌牌,說明遺址內涵,朝正向的環境及文化教育著手。
花蓮嶺頂考古遺址遭拓路開挖,千年陶片等文物露出。(讀者提供)
花蓮縣文化局派員搶救露出的陶片等文物。(讀者提供)
由於嶺頂遺址上方屬林務局列管林班地,沙丘上包括七里香、黃槿等林木也遭挖除,花蓮林區管理處、警方將依違反森林法究責;地主未申請簡易水保既動工部分,壽豐鄉公所及文化局則會介入了解、追究,並輔導地主共同守護遺址文化資產。
目前花蓮縣境內史前遺址約達246處,其中東海岸重要考古遺址,包括壽豐鄉水璉遺址及芳寮、嶺頂、鹽寮等遺址;豐濱鄉則有靜浦、豐濱、新社、港口及靜浦二、貓公、深橋、三富橋、石梯坪等。
花蓮嶺頂考古遺址遭拓路開挖,文化局派員搶救文物,紀錄並收藏。(讀者提供)
位於花蓮溪出海口南側的嶺頂遺址,因地主拓路,造成文化層裸露,文化局緊急展開搶救。記者王燕華/攝影
地主未申報就開路 花蓮嶺頂遺址遭破壞千年陶片裸露
2021-03-05 聯合報 / 記者王燕華/花蓮即時報導
位於壽豐鄉鹽寮村的嶺頂遺址,近日因地主逕自開挖拓寬道路,導致有數千年歷史的陶片裸露,部分林班地林木也被剷除。經文化局遺址監管員巡視發現,緊急展開搶救,先記錄收藏並重新覆土和植被,地主違法部分也將追究。
嶺頂遺址位於花蓮溪出海口南側,海岸山脈北端,在民國96年就由文化局列冊。根據考古學者調查,遺址所屬年代距今約4500年到2000年前,屬於東部繩紋紅陶文化和花岡山文化,在此曾發現繩紋陶片、素面陶片,以及網墜、石杵、打製石斧、石片器、石矛、玉鑿、玉箭鏃、石鎚等石器。遺址監管員去年巡視時發現,該處遺址因地主私自挖路,有文化層裸露的情形。
文化局文資科長黃用斌說,民眾若有開路等開發行為,依照流程,必須先向轄管機關,此處就是壽豐鄉公所申請簡易水土保持,鄉公所會發文給文化局確認是否為遺址範圍。因該處路寬約3公尺,長度僅100多公尺,地主可能以為拓寬範圍不大,沒有依規定申請,且僅施工一天,因此文化局發現時,已經完成拓路。
位於花蓮溪出海口南側的嶺頂遺址,因地主拓路,造成文化層被破壞,千年陶片裸露,文化局緊急展開搶救。圖/民眾提供
文化局緊急邀專家學者、壽豐鄉公所現勘,因為被破壞處有文化層露出,專家建議緊急保護,避免繼續劣化,並覆上植被,以免因下雨致文化層流失。
黃用斌說,針對已被破壞的地方,會測繪紀錄,並蒐藏露出的文物,並拉起封鎖線、設告示牌,告知是列冊遺址,也會做一些展示,在現址做環境及文化教育。
此外,嶺頂遺址上方為林務局列管的林班地,部分七里香、黃槿等林木,也在這次拓路時被挖除,花蓮林區管理處、警方將依違反森林法究責。
位於花蓮溪出海口南側的嶺頂遺址,因地主拓路,造成文化層裸露,文化局緊急展開搶救。記者王燕華/攝影
位於花蓮溪出海口南側的嶺頂遺址,因地主拓路,造成文化層被破壞,千年陶片裸露,文化局緊急展開搶救。圖/民眾提供
花蓮嶺頂史前遺址遭破壞 3000年前文物碎落四散
花蓮溪出海口南岸的嶺頂遺址,被隨意拓寬,兩旁裸露的土推裡隨處可見破碎的史前遺址瓦片,讓文史工作者很心痛。(讀者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土推裡隨處可見破碎的瓦片,可能都3000年前的古物。(讀者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