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縣新埔鎮上樟樹林地區的百年道卡斯族涼井,在塵封至少10年後,最近透過農村再生而重見天日。(記者黃美珠攝)
埋沒10年 新竹新埔百年歷史「道卡斯族涼井」重見天日
〔記者黃美珠/新埔報導〕2017/11/01
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上樟樹林地區有一口歷史超過百年的道卡斯族「涼井」,在被土石掩埋10年後,近日透過農村再生計畫重見天日。當地旱坑里里長葉雲全、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吳聲淼都說,這口水井和漢人的水井最大的不同,就在階梯式斜坡道連通井口取水的設計,跟漢人以水桶打水的封閉式圓井很不一樣,已不多見。
不過,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說,他們就記者所拍畫面向文史學者黃卓權請教,黃卓權說,這井是不是道卡斯族的,難以考究。
但文化局從平埔族人不太農耕,以獵鹿為主的生活習性研判,平埔族人對水源的需求少,多半仰賴雨水並不鑿井。再從現場砌石的工法判斷,比較像是日治時代的作工,將再深入調查和了解。
吳聲淼說,他也有一半的道卡斯族血統。根據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的相關研究,新埔境內早年確實有不少道卡斯族人定居,除了上樟樹林地區,他看過的兩口道卡斯祖輩留下的涼井,一口在旱坑里柿餅加工專區,另一口就在北埔大坪國小後方,這些涼井的歷史至少都有百年以上。
旱坑里長葉雲全說,這口井位在旱坑里2鄰上樟樹林,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當年是道卡斯族所開鑿的,供應1鄰到4鄰80多戶的生活用水。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新竹縣兩河文化協會理事長吳聲淼說,階梯式的斜面通道讓取水者拾級而下,正是道卡斯族水井的特色,歷史至少有百年,全縣已經不多見。(記者黃美珠攝)
葉雲全說,旱坑里之所以得名,就是地勢高,居高臨下,缺水可用,所幸在上樟樹林和柿餅專區各有一口道卡斯族開鑿的涼井,才讓當年居民用水不需遠求。其中,上樟樹林這口井是自然湧泉,現在枯水期還有水可用,豐水期水位可以跟現在的路面等高,一旁還有洗衫渠道,讓當地婆婆媽媽洗滌衣服、蔬果。
但上樟樹林在民國65年後啟用簡易自來水,這口井就被閒置,最近10年更因前地主決定把它填平,而為後人所忘,直到3年前新地主買入後應葉雲全懇託,才得以重新打開。
葉雲全說,他們計畫讓這口老井從當年的「供水」功能轉為「親水」,也讓道卡斯族人開鑿水井捨棄漢式、封閉型圓井,必須以水桶打水的模式,改採卵石駁崁和階梯,讓取水者可以拾級而下舀水的智慧重新被看見。
在第一期社區爭取到農村再生經費,自行僱工購料,讓老井樣貌重見天日後,近期將發包做周邊環境的綠美化,11月底可望讓道卡斯涼井正式重新回到生活場域。
新埔鎮旱坑里里長葉雲全說,目前正值枯水期,但是道卡斯族涼井依舊水源豐沛,豐水期時,湧泉水面可以跟圖中的路面等高。(記者黃美珠攝)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