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水位續降,連過去邵族沉沒的大型獨木舟也露出水面,族人發起搶救,要將船運回岸上保存展示,再現風華。(記者劉濱銓翻攝)
日月潭水位續降!沉沒潭底大型獨木舟露出水面 邵族聚落發起搶救保存 重現伊達邵傳統漁獵文化
自由時報 / 記者劉濱銓/南投報導〔2021-03-16〕
久旱不雨,日月潭水位續降,過去鮮為人知的潭底事物也一一曝光,像位在當地原住民邵族聚落的伊達邵地區,最近岸邊水域就驚見10多年前因風災沉沒的大型獨木舟,隨著潭區水位大降,獨木舟也露出水面,令族人驚喜不已,並發起搶救行動,要把船運回聚落保存,重現邵族傳統漁獵文化,再展獨木舟風華。
邵族民眾表示,早期族人在日月潭生活,漁獵是相當重要的生活方式,但因潭區建成水庫後,搭乘獨木舟漁獵就漸漸沒落,這艘沉沒的獨木舟,是所謂的「公船」交通船,有別於一般的「私船」漁船,其形體較大,可載運10多人。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日月潭水位續降,連過去邵族沉沒的大型獨木舟也露出水面,目前先以長竹管固定防護船身,再以潭水浮力將船運上岸。(記者劉濱銓翻攝)
當初是在921大地震後,為進行邵族文化復育而打造的獨木舟,一般造船都是用枯木,以利浮在水上,這艘則是購買一整根實木,透過雕鑿製作而成,期間還以傳統工法反覆火烤,確保乾燥,也方便施工,船隻建成後,也都順利下水航行,不料10多年前,卻因一場風災導致船隻繫繩斷裂,獨木舟漂走積水才沉入潭底。
最近則因水位持續下降,沉沒的獨木舟才被人發現,目前船體狀況尚可,也未有破洞漏水,惟船身滿是厚泥,考量以機具搬運恐損及船身,現階段先以長竹管固定防護,待水位略為回升後,再藉由浮力緩慢將船帶回岸上,進行後續的清理與保存工作。
日月潭水位續降,連過去邵族沉沒的大型獨木舟也露出水面,族人發起搶救,要將船運回岸上保存展示,再現風華。(記者劉濱銓翻攝)
邵族獨木舟現蹤 民眾動員綁麻竹固定保護文物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南投15日電) 110年3月15日
旱象導致日月潭水位降低,一艘邵族獨木舟浮出水面,經動員10多名邵族青年以及日月潭居民,在船身兩側綁上麻竹固定,將待水位上升再拖上岸,以保護珍貴邵族文物。
在日月潭駕駛遊艇的黃禹諺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長期沒有下雨,日月潭水位不斷下降,許多沉沒在日月潭的文物一一曝光,日前在日月潭駕駛遊艇看到一艘邵族特有的獨木舟因水位下降現蹤。
有文史工作者指出,浮出水面的獨木舟可能是在九二一大地震後,邵族人為復振文化,選用南非紅木製作的大型獨木舟,約可乘載15人。
黃禹諺說,邵族人為了尋找這艘獨木舟,曾在日月潭潛水尋找卻找不到,為了保護獨木舟,今天上午他和10多名邵族青年以及住在日月潭附近居民,拿繩索和麻竹綁在獨木舟的兩側。黃禹諺解釋,獨木舟長期沉在水底,裡面有很多淤泥,木頭也長期泡在水裡,擔心獨木舟很脆弱,因此今天不敢冒然把獨木舟拖上岸。
中南部水情嚴峻,日月潭水位持續下降,一艘邵族獨木舟浮出水面,10多名邵族青年及日月潭居民在船身兩側綁上麻竹固定,將待水位上升再拖上岸,以保護珍貴邵族文物。圖為獨木舟被發現時的情形。(黃禹諺提供)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傳真 110年3月15日
黃禹諺指出,基於保護文物的出發點,才會在臉書貼文號召大家來幫忙,今天先固定獨木舟後,準備待水位上升後,再把獨木舟拖上岸,交由邵族人處理。
根據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的網頁資料,邵族的生活方式是以漁獵、山林採集維生,獨木舟是以往邵族主要的水上交通與漁撈工具,而獨木舟選用的木材以當地的樟木為最主,漁撈用的獨木舟較小,交通用的則較大,通常一艘乘坐8到10人的獨木舟,要20幾天才能造成。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