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59年27歲的潘神父來到台灣,在花蓮縱谷傳教57年。(記者詹亦菱/攝影)
奉獻台灣近甲子 法國神父編阿美族字典 歷經四十年蒐集及整理 獲本土語言貢獻獎 花蓮東海岸原住民稱「河東天使」
大紀元新聞/記者詹亦菱/花蓮報導〔2016-03-24〕
春寒料峭的3月天,冷颼颼的寒氣,瀰漫在整個玉里鎮東豐里的鐵份部落,84歲的潘世光神父起了個大早,坐在老教堂牆角等候做彌撒,年輕的林信良神父備好一切,潘神父才起身,吃力地拄著柺杖走上祭台,用阿美族語完成彌撒禮獻;潘神父在花蓮縱谷傳教已有57年,被花蓮東海岸原住民稱為「河東天使」,他幫助阿美族人編撰族人的詞語辭典,還成立老人照顧中心、露德儲蓄互助社,獲得教育部「105年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不過他沒去領獎,潘神父認為自己只是做該做的事而已,沒必要張揚。
初來台語言不通 今成部落翻譯官
矗立在海岸山脈東豐天主教堂,至今已有一甲子歲月。1959年,法國天主教神父潘世光來到這裡,當時年僅27歲的他,因剛來台灣時語言不通,先到鳳林鎮向國中老師學習國語。
他常騎著腳踏車去探訪教友,由於當時生活環境一切都很落後,他從玉里到樂合竟然連一座橋都沒有,潘神父只能牽腳踏車走鐵道的木橋,當時到河的對岸都要走鐵路橋才行。後來的東豐里對外交通建設了台九線(花東公路)及樂德公路,在過去潘神父傳教轄區南北長有40公里遠,不論颳風或下雨,他幾乎每天都會騎著摩托車,經由這兩條路出門傳教。
當年台灣十分貧窮,潘神父還曾飛回法國募款並變賣家產;74歲的阿美族頭目黃東財說,早年阿美族人大多十分窮苦,孩子要讀書、房子要翻修、生產的農作物要買賣要運送、結婚或辦喪事,遇到種種的窘境,族人都會拉著牛或拿著田契到鎮上的碾米廠去典當,遇到收成不好時,往往牛和農田都無法贖回;不過只要族人有困難,潘神父二話不說便提供無息貸款,有錢再慢慢還即可。
東豐教堂四周圍牆雕塑阿美族豐年祭的圖騰。(記者詹亦菱/攝影)
潘神父為融入阿美族文化,特別學原住民改為漢姓,為自己取名為潘世光,說這樣大家都是一家人;甚至為了宣教,學了一口流利的台語和原住民語言,還耗費近40年的時間,與另一位博利亞神父合作研究部落族語,以一卡一單字的方式累積流失的阿美語與詞彙,並編纂法語版的原住民字典及阿美語漢語字典。
玉里天主教堂的神父劉一峰說,潘神父陸續用法文和羅馬拼音,編寫阿美族語字典,除了幫助外籍神父溝通外,也是為原住民傳承文化,潘神父曾提到阿美語就算哪天消失了,也還有字典可以參考。
黃東財說,他10幾歲的時候看見潘神父來到鐵份部落,那時神父一句話都不會講,現在能說出很道地的阿美族話,並且族人不懂的都來問他,神父翻開他的字典,馬上就能告訴大家這話要怎麼說,儼然成了部落的翻譯官。
成立儲蓄互助社 助部落改善生活
老人關懷站督導游文雄說,潘神父為族人找出路,幫助部落的許多孩子成長,在1960年為部落設立露德儲蓄互助社,因部落居民對於數字、金錢沒有概念,他還帶領部落人員到香港去學習如何運作互助社,他是花蓮地區第一個創立互助社的人,幫助族人養成儲蓄習慣。有了互助社之後,社區的經濟條件與部落族人的生活也日漸改善,神父在當時有相當的遠見,游文雄對神父佩服得五體投地。
游文雄說,潘神父在玉里及富里等地區,成立3處的原鄉部落老人日托站,尤其在東豐教堂,每天清晨7時半,日托站大聲公便會準時播放原住民族民謠,阿公、阿嬤們,不論是在田間工作的或還沒起床的,只要音樂一響起,都會到教堂的廣場做健康操;日托站裡也設文化點,讓耆老們學習使用網路,老人家們平日拿鋤頭拿習慣了,因此在鍵盤上按來按去的都覺得很好玩,逗得大家笑哈哈。另一方面,其實也是讓部落裡的年輕人能安心的在外工作。
劉一峰稱讚說,來台近一甲子的潘神父早就把台灣當成他的家,無私地付出不求回報。
矗立在193線海岸山脈下的東豐教堂,超過一甲子歲月,潘神父在鐵份部落奉獻有47年。(記者詹亦菱/攝影)
法籍神父編阿美族語辭典 歷經四十年蒐集及整理 獲本土語言貢獻獎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2015-12-09〕
教育部昨天公布「一○五年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得獎名單,八十三歲法國籍天主教神父潘世光,自廿七歲便開始在花蓮玉里等阿美族部落傳教,並與博利亞神父合力出版阿美族語辭典,成為記錄阿美族語重要的工具書,對保存阿美族語貢獻極大。
阿美族人尊稱為「加勞斯」(老鷹之意)的潘世光,屬於巴黎外方傳教會,因為部落潘姓家庭多,神父也跟著姓潘。他精通華語、客語、閩南語、阿美族語,個性活潑開朗,為方便傳教,歷經四十年蒐集及整理,將沒有文字的阿美族語,編成「阿美族語—法語字典」,曾獲中法基金會頒給文化獎。也為阿美族人編譯《阿美族語聖經》、《阿美族語辭典》。
潘世光神父並發起露德儲蓄互助社,幫助原住民家庭養成儲蓄習慣,另成立幼兒園及老人日間關懷站等。潘神父不打算退休,也不會回法國,將把天主給的每分每秒用在傳教工作上,一直到回天國的那一刻,希望安葬在他的第二故鄉玉里。
潘世光昨天接受電訪時僅表示,他不知道自己得獎。教會秘書王菊蘭表示,潘神父認為自己做的都是神父該做的事,得獎不是值得炫耀的事。
投入台灣歌謠廿多年的聲樂家簡文秀,則獲得推展閩南語傑出貢獻獎。評審肯定簡文秀跨越閩、客、原三個語言,將畢生所學的西洋聲樂發聲法,唱出動人的台灣歌謠。
簡文秀受訪表示,台語是她的母語,七十五年開始傳唱台灣歌謠、錄製CD,並逐一拜訪台灣歌謠作曲家,她特別喜歡《河邊春夢》,曾拜訪作曲家周添旺,未料周稱「聲樂家不會唱台灣歌謠、會唱壞」,不讓她唱,後來她當場唱給周添旺聽才獲首肯。她表示是用「滾燙的靈魂和鄉情」唱出台灣之聲,獲得推廣閩南語傑出貢獻獎,是肯定她對台灣歌謠廿多年的付出,覺得很安慰。
今年共有八名個人及兩組團體得獎,其他個人得獎者為昇平五洲園團長林政興、台北市中山社區大學講師洪振春、苗栗縣三灣國中教師林勤妹、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退休教授呂嵩雁、台北市力行國小教師劉惠月、實踐大學教授黃美金。團體獎為鄭福田文教基金會及桃園市社會教育協進會。
法國籍天主教神父潘世光,編「阿美族語辭典」,獲得教育部頒發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肯定。(秘書王菊蘭提供)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