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花蓮秀姑巒溪北岸海階台地 「港口遺址」挖出史前陶器、石棺、獸骨及火塘〔2007-06-23〕

已更新:2021年6月28日





花蓮秀姑巒溪北岸海階台地 「港口遺址」挖出史前陶器、石棺、獸骨及火塘


關於港口考古遺址


港口考古遺址位於花蓮豐濱鄉港口村秀姑巒溪北岸的海階台地,遺址範圍北至豐濱鄉港口部落與加走灣山一帶,西達臺11線公路西側低矮丘陵,東至臺11線東側水田一帶,往南則延伸至大聖宮旁早期軍事管制區小山北端。文化類型很廣,涵蓋大坌坑文化晚期(距今5000至4500年)、東部繩紋紅陶文化(距今4500至3500年)、麒麟文化(距今約3300年)、靜浦文化靜浦類型(距今650至280年)。遺跡有出土火塘,遺物部分出土上釉硬陶、橙色夾砂陶、石斧、石鋤、鐵製品、獸骨、貝類等。


本遺址除涵蓋史前文化外,亦為現今阿美族港口部落的舊社址。光緒3年(1877)因大港口事件發生,導致部落族人逃難四散。之後重返舊社北側重建Makutaai,即今日的港口部落。本遺址為花蓮縣的列冊遺址。遺址等級共區分五個等級,分別為已定等古蹟、與已定等古蹟同等重要、重要性遺址、一般性遺址、點狀分布性遺址。此遺址等級為與已定等古蹟同等重要。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2007-06-23〕


台十一線在民國五十七年通車,當年開路時,並無文化保存的觀念,挖到陶片、石棺,獲保存的很少,八十九年台十一線大港口路段拓寬,也曾挖到不少陶器、陶片、紡輪、石棺等文物,則由國立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收藏。


根據學者研究,台灣是南島語族往太平洋、東南亞擴散遷徙的起點,但後來又有小部分北上回台灣,發展出多樣的史前新石器文化,東海岸的遺址根據目前考古發掘,可上推至三千五百年前的繩紋紅陶文化,代表性遺址包括新社、水璉、豐濱、靜浦、港口等。


而依照中研院劉益昌教授等人研究,東海岸從壽豐鄉到豐濱鄉,遺址數量將近五十個。




不過,民國五十年代政府花了三年,開通花蓮至台東太麻里的省道台十一線,據說當時開路,工人就挖到很多陶片、石器、石斧、石輪甚至石板棺等物,但當時工人不識是寶貝,只當廢土丟棄,只有識貨者撿回家。


而花蓮鄉土考古學者王天送是在東海岸做考古調查的第一人,八十一年還由台灣省文獻會出版 《花蓮縣史前文化遺址簡介》,他歷年來也搶救了不少文物,並陸續贈送給花蓮縣十一所國小成立鄉土教材館,保存史前文物。


到了民國八十八、八十九年,台十一線拓寬大港口路段,又在拓寬範圍挖到港口遺址文物,甚至還挖到完整的陶器,由台東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進行考古搶救發掘計畫,並將大部分文物帶回保存。




【新聞稿資料來源】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17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