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南島孵夢–海神之歌 FORMOSA STORY

道卡斯族「采田福地」七姓公平埔宗祠 堂號「臺灣」見證清朝乾隆皇帝「賜姓」歷史〔2009-09-25〕

已更新:2022年12月21日



「采田福地」主祀土地公,供奉七姓公的牌位,每年農曆7月17日,散佈各地的後裔會返鄉參加祭祖。(記者廖雪茹攝)


道卡斯族「采田福地」七姓公平埔宗祠 堂號「臺灣」見證清朝乾隆皇帝「賜姓」歷史



采田福地,位於臺灣新竹縣竹北市新國里,是道卡斯族竹塹社七姓公後裔供奉其祖先與福德正神的廳堂,列為縣定古蹟。


雍正十一年(1733年),同知徐治民令原居住在今新竹都城隍廟一帶的竹塹社民遷移到湳子舊社。乾隆十四年(1749年)頭前溪水患迫使社民再次遷移到竹北新社。依《新竹廳志》記載,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台灣知府覺羅四明命他們剃髮蓄辮、改穿漢服,並賜金、潘、廖、衛、三、黎、錢這七漢姓。


乾隆二十五(1760年),竹塹社建立稱為「竹塹社七姓化番公館」的公廳。嘉慶二年(1797年)建祠堂後,明訂以其祖遺田業口糧大租穀之收入,作為基本財產。光緒四年(1878年)公館重建時,族人將「番」拆成「采田」,並沿用漢人對土地公廟的「福地」稱呼,命名「采田福地」,又稱「采田宮」。該年,竹塹社番生員廖瓊林寫「采田福地碑」陳述七姓化番的由來。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如果你喜歡與支持本站的理念、觀點、議題、文章及內容

★ 讀者小額贊助「一杯咖啡計畫」專屬連結:https://p.ecpay.com.tw/5BD27E3 (綠界科技)

★ 讓我們可以持續投入挖掘、探究、分享與推廣(超商、ATM、網路ATM,皆可贊助)



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竹北報導〔2009 / 09 / 25〕


新竹縣定古蹟「采田福地」,是全台僅存的平埔族宗祠和土地公廟。竹塹社七姓公祭祀公業理事長廖英授,擔心族人分香各地漸漸「消失」,發起27日轉堂合火行動,盼透過返鄉祭祖凝聚向心力。


位在竹北市新國里的「采田福地」,為道卡斯族竹塹社祭祖廳堂,也是全台唯一見證清帝「賜姓」平埔族的遺址。


廖英授表示,據文獻記載,竹塹社因協助清廷平亂有功,清乾隆23年,獲乾隆皇帝賜7個漢姓,分別是錢、衛、廖、三、潘、黎、金,後再賜「義勇可嘉」匾額,後來新竹赤土崎、二重甫匪徒作亂,七姓族人前往征伐,金、黎兩姓在戰役中取義成仁。後來在「采田福地」祭祀公業登記時,就少了金、黎兩姓。


「采田福地」主祀土地公,右側供奉七姓公的牌位,每年農曆7月17日,散佈各地的後裔會返鄉參加祭祖。廖英授初估,全台七姓後裔可能只有2、3000人,但大部分都已失去聯繫。


平埔族宗祠 七姓後裔失聯多


「人不能忘本!」廖英授等人決定發起轉堂合火行動,號召分香各地的族人回到祖宗祠,認祖歸宗、共同祭祀。27日上午6點到12點,他呼籲七姓後裔踴躍返鄉,讓竹塹社香火一脈相傳。廖英授電話:0932-595673。


竹塹社七姓公祭祀公業理事長廖英授,發起27日轉堂合火行動,盼透過返鄉祭祖凝聚向心力。(記者廖雪茹攝)


【新聞稿資料來源】



★ 更多南島文化、台灣歷史、在地故事等文獻史料及田野調查相關訊息內容交流討論

👉FB社團【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https://pse.is/3j7dcs



👉【福爾摩沙系列–海神三部曲】屬於台灣人的海洋神話故事、南島奇幻史詩動畫電影《發光的女孩》、《高砂の物語》、《貓兒干之子》 系列創作計畫介紹:https://pse.is/3j68ey


★ 合作或聯絡請洽​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By 阿墨斯 Amos(hellomcsservice@gmail.com​)



4,47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